今日大暑(2025年7月22日),暑氣蒸騰,暑期出游熱力正旺。7月5日,中國首座、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在上海正式開園運營。與此同時,北京泡泡瑪特城市樂園游客爆棚,各地主題樂園持續上新,樂園經濟正成今夏消費新風口。
各地為何紛紛加碼主題樂園項目?一座樂園,靠什么留住游客?這門“造夢”的生意,又該如何持續紅火?本期《財經二十四節氣》帶你看。
01 主題樂園消費熱力十足
大暑節氣疊加暑期出游高峰,主題樂園正迎來“黃金期”。園區內人頭攢動,這一景象的背后,是樂園經濟持續增長的韌性。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樂園經濟市場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預計2028年將突破1100億元。
近年來多地文旅積極發力建設主題樂園,其中,上海表現尤為亮眼,隨著7月上海樂高樂園的正式開園,上海已坐擁迪士尼、樂高兩大國際主題樂園。《2023全球主題樂園和博物館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迪士尼接待游客量達1400萬人次,位列全球第五。未來,上海還將迎來錦江樂園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等項目,主題樂園矩陣持續擴容。
熱潮背后,是主題樂園日益凸顯的消費拉動效應。《2024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86家大型主題公園接待游客1.3億人次,營收303.89億元,同比增長97.86%,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71.84%。
02 IP化成趨勢
主題樂園如何造夢?
在主題樂園的賽道上,IP化已成關鍵發展趨勢。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品牌主題樂園憑借深厚IP資源占據優勢,前者手握迪士尼公主、漫威英雄、星球大戰等IP矩陣,后者則依托“哈利?波特”“侏羅紀公園”等現象級IP吸引全球游客。
國內老牌連鎖樂園近年也在IP賽道加速發力,華強方特以“熊出沒”打造主題園區矩陣,海昌海洋公園引入奧特曼等外部IP,長隆則依托旗下野生動物世界園區動物打造“熊貓三胞胎”“妹豬”等自有IP。但相較于國際巨頭,本土樂園的IP競爭力仍有不足,大眾對其IP認知度較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國內優質IP正將觸角延伸得更遠,入局主題樂園賽道。近日光線傳媒在互動平臺透露,《哪吒2》上映后,全國多地提出合作打造主題樂園的意向,公司正與部分重點地區洽談具體合作模式。
而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在北京打造的首座城市樂園,自開園以來便吸引大量目光。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圍繞LABUBU、DIMOO、MOLLY等人氣IP,打造森林探險、游艇下午茶等互動體驗。相關話題“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在小紅書上瀏覽量超1.3億,“ZIMOMO大首領之舞”更曾登上抖音挑戰榜,足見IP對樂園吸引力和差異化打造的關鍵價值。
除了IP塑造,主題樂園更依賴場景打造——從游樂設施到餐飲演藝與周邊,共同營造沉浸式體驗。如廣州長隆歡樂世界的“全球過山車之王”垂直過山車以極致速度帶來感官沖擊,上海樂高樂園酒店通過巨型樂高積木裝飾,將樂高元素延伸至住宿空間。圍繞IP打造的餐飲如哈利·波特黃油啤酒、瘋狂動物城爪爪棒冰更成為主題樂園中的一大亮點,各式角色頭箍、掛件等周邊不僅是拍照道具,更承載情緒體驗。此外,從花車巡游到劇場演藝,豐富的演出也不斷強化園區的氛圍感,讓游客始終樂在其中。這些細節,正是主題樂園“造夢”能力的關鍵體現。
03 熱鬧之外
主題樂園這門生意如何長紅?
從行業標桿到本土新秀,主題樂園的盈利邏輯與長期生命力始終是行業焦點。以國際主題樂園巨頭迪士尼為例,數據顯示,其樂園與體驗業務部門在2024財年實現了約341.51億美元的收入,并創造了92.72億美元的運營利潤,該業務營收約占迪士尼公司全年整體營收的37%。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外,2022年到2024年體驗業務營業利潤均刷新歷史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樂園的門票定價策略具有明顯的市場調節特征。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例,自2016年開園以來已歷經5次調價,高需求時段票價甚至達到799元。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收入構成除了門票,其余來自餐飲、商品銷售、酒店住宿及IP授權等衍生消費。
然而行業繁榮背后,主題樂園仍面臨多重挑戰。近年來,社交平臺上主題樂園體驗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一方面,大型游樂設備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其投資高、維護強度大,對樂園安全預案與日常檢查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游客對排隊、高價和體驗細節的關注,也推動樂園不斷優化。
此外,行業近年來面臨同質化競爭加劇、部分中小項目盈利困難、季節性客源波動等問題。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例,2024年游客數量明顯下滑,僅十一期間客流量或較上年同期下降超30%。面對挑戰,眾多主題樂園已開始探索破局之道,持續上新是吸引復游的關鍵。上海迪士尼今年推出“奇妙仙子”IP、“小勇者營地”等場景;北京環球影城打造“馴龍高手”主題月;歡樂谷則與“王者榮耀”等熱門IP跨界合作,打造游戲場景還原體驗。
當大暑的熱浪與暑期的活力碰撞,主題樂園經濟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隨著場景化打造的不斷深入和IP的持續創新,中國主題樂園市場將成為推動文旅消費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出品 |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世紀經濟報道
策劃 | 創意互動工作室
統籌 | 袁丁 林軍明
文案 | 黃蘭雯 蘇千碩 實習生羅月笛
設計 | 李基禮 黎旭廷
審校 | 張曄 黃志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