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回老家,聽二嬸念叨說“現在生兒子有啥用,隔壁老王家閨女每周都回來給爹媽洗澡,兒子一年到頭見不著人影”。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村里誰家生了兒子,鞭炮能放半天,如今倒好,不少老人私下里說“還是閨女貼心,養老靠得住”——這風向變得,真是讓人始料未及。
有網友說,她老家三叔公就是典型例子。年輕時把宅基地、存款全給了兒子,覺得“養兒防老天經地義”。結果兒子進城買房后,嫌老家條件差,三年沒回來過,生病住院還是閨女請假回來端屎端尿。現在三叔公見人就說“我這老糊涂,早知道當初多疼疼閨女”。
還有人分享,村里開小賣部的張奶奶,倆兒子一個比一個“忙”。老大說“生意離不開人”,老二說“孩子要輔導作業”,最后是嫁鄰村的女兒,每天早上先來給老人梳洗完,再去地里干活,晚上還拎著熱乎飯菜過來。張奶奶現在逢人就夸“我閨女比倆小子加起來都頂用”。
有人覺得這事兒透著古怪:“以前重男輕女的時候,說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現在養老了想起女兒了?好事兒都讓他們占了?”底下立馬有人回:“關鍵是不少兒子真靠不住啊!有的把爹媽當免費保姆,帶大孫子就嫌老人礙事;有的啃老時跑得快,養老時躲得遠,換你你不心寒?”
也有網友看得通透:“不是兒子女兒誰更孝順,是老觀念該改改了。以前覺得兒子能傳宗接代、干重活,現在城里鄉下都一樣掙錢,女兒細心體貼的優勢就顯出來了。再說了,不管兒子女兒,從小教好孝道才是正經事,不然養啥都白搭。”
其實說到底,養老靠的不是性別,是人心。小時候爹媽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老了自然盼著兒女常回家看看。不管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女防老”,能把“防老”變成“愿意老來相伴”,才是最實在的。
你老家有這種情況嗎?你覺得養老到底該靠啥?來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