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證券時報消息,中美經貿關系仍備受關注。從數據上來看,上半年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為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萬億元,下降9.9%,進口5303.5億元,下降7.7%。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到20.8%。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也公開表示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但就在這一緩和勢頭下,美國接連收到三個壞消息,而這一切的根源,或許早已注定。
第一個噩耗來自總統健康引發的連鎖反應。7月17日白宮披露,79歲的特朗普因腿部輕度腫脹接受檢查,被確診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這種病在70歲以上人群中常見,可結合他多次被拍到的手部淤青——白宮解釋為頻繁握手和服用阿司匹林所致,外界對其健康的擔憂難以平息。哈佛醫學院急診醫學助理教授福斯特直言,這符合正常衰老過程,尤其對超重人群來說。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的健康狀況已影響政治層面。
特朗普(資料圖)
2024年7月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美國人擔心他是否適合履職。而他團隊成員向白宮專欄作家布萊恩·卡勒姆透露,沒人敢公開談論相關話題,這種信息封閉讓猜忌加劇。對市場而言,雖然目前認為影響有限,但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已引發爭議,該法案未來十年可能增加2.4萬億—4.5萬億美元赤字,若總統健康出狀況導致政策執行打折,國會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將陡增。
第二個噩耗是貿易政策的反噬效應持續發酵。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本想保護本土產業,實際卻讓美國自食苦果。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受關稅影響,中美貿易從一季度增長轉為二季度同比下降20.8%,上半年對美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9.3%?!度A盛頓郵報》發文指出,貿易壁壘會讓美國衰落。高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加劇國內通脹,美國金融市場因此出現悲觀情緒,增長預期被下調,股市震蕩,這也是特朗普曾延緩關稅實施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資料圖)
更麻煩的是,這種政策還讓美國與盟友關系緊張。若8月1日前無法和日本、歐盟談妥,貿易大戰可能開打??杉幢阏劤?,特朗普也未必放棄關稅,他需要關稅收入緩解財政赤字,還要靠這向支持者表姿態。可中國對美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提供的中間品讓美國創新企業獲利,推動美國經濟向高附加值轉型,創造的就業崗位遠超替代數量,美國筑起貿易壁壘,其實是在切斷自身發展助力。
第三個噩耗是內部矛盾集中爆發。特朗普與馬斯克的決裂就是典型。兩人曾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緊密合作,卻因“大而美”法案反目。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文抨擊該法案,甚至威脅成立新政黨;特朗普則在社交平臺嘲諷馬斯克依賴補貼。矛盾升級后,特朗普想終止與SpaceX的政府合同,可現實是SpaceX壟斷了美國90%的衛星發射,負責關鍵人員調動,載人龍飛船是唯一能送宇航員去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航天器。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太空專家認為,目前沒有其他選擇能填補終止合作后的空白,NASA可能得回頭求助俄羅斯。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去留問題上反復無常。7月15日他向共和黨議員暗示要解雇鮑威爾,引發股市、匯市、債市“三殺”;16日又改口說沒打算解雇,但保留可能性。這種搖擺讓市場信心受挫,銀行業領袖不得不發聲捍衛美聯儲獨立性。而鮑威爾堅持觀望貨幣政策,關稅對通脹的影響讓降息更難,特朗普期望的低利率環境遙遙無期。
這三個噩耗并非孤立存在,背后是美國當前政策邏輯的深層問題。想通過貿易保護維持優勢,卻忽略全球產業鏈融合的現實;想靠強硬手段推進政策,卻因內部矛盾不斷內耗;想靠信息管控穩定局面,卻擋不住公眾對關鍵問題的合理關切。中美經貿合作的互利共贏是全球化潮流,美國若不及時調整,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今后路已斷,再想回頭,恐怕沒那么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