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孫學花 舒卓瑪《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22日 第 08 版)
康定市甲根壩鎮立澤村。
康定市貢嘎山鎮冷嘎措。
康定市普沙絨鄉蓮花湖。
“貢嘎山下,大渡河畔,綠水青山,青山綠水,茂密的森林像綠色的絨毯,羊群就像云朵游動在山間,我們可愛的家鄉,幸福的搖籃……”
這首歌曲唱出了四川康定的生態之美,讓我們走進康定的山水,一覽這幅徐徐展開的畫卷。
山植樹林子,繪“青山”畫卷
眼下,走進康定木格措景區,清澈的湖水、藍天白云和周邊茂密的原始森林交相輝映。
“康定木格措很美,原始森林讓人陶醉,空氣特別清新,還有文藝演出,山水一體,非常美妙。”第二次來木格措的成都游客任女士贊嘆道。
木格措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附近有多個高山湖泊和溫泉,原始森林、草原和雪山景觀相得益彰。
在距離木格措景區3公里的雅拉鄉王母村,有一家民宿名叫“聽澗”,老板娘任雪燕正在整理野生菌,給游客準備晚餐。“我們村離木格措景區很近,景區里是原始森林,每年五六月份,游客很多,民宿生意不錯。”任雪燕說。
康定的青山綠林不僅給人以景觀的享受,也讓瓜果飄香。在姑咱鎮下瓦斯村,放眼望去,近2000畝仙人掌從山腳蔓延到山頂,一片片神奇的仙桃林向山腰伸展開來。眼下,正是下瓦斯村仙桃生長的季節,村民都在忙著打理。
據了解,2024年下瓦斯村仙桃銷售額達650萬元。“其他林木在我們的土地上很難生長,但仙人掌長得好,大多數都是自然生長的,果子很甜,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培育好。”下瓦斯村村黨支部書記高興地說。
下瓦斯村成了仙人掌的天堂,村民們用心愛護著這片仙桃林,守護著這片綠色。
當康定折東片區瓜果飄香的時候,折西片區正是花的海洋,滿山鋪展著格桑花,綠樹成蔭、牛羊成群、藍天白云、花草相映、日照金山。
近年來,康定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監測顯示,草原植被平均指數接連好轉,植被蓋度、高度、單產均有明顯提高,森林覆蓋率達34.93%。
水可照鏡子,寫“綠水”文章
折多河穿城而過,康定因折多河而靈動。“康定的水養人,喝起來回甜,水質很好。”家住北門的向女士說。
像折多河這樣的河湖,滋養著康定,人們世世代代依山傍水地生活著。
一條清流蜿蜒而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石頭和游動的魚兒,流水和卵石碰撞出動聽的聲音,在康定市甲根壩鎮日澤村,人們經常捧起溪水就喝,清涼且淡淡的甜味沁透心脾。清澈的山泉日夜陪伴著村子,村里的自來水也是取自這條溪流。
夏日,康定市普沙絨鄉的月亮湖像一面鏡子,靜靜地依偎在周邊森林的懷抱,很多游客來這里打卡。當地推廣一個環保舉措,以“小背篼”收集垃圾,實行積分制,以積分兌換物品,村民參與度很高,游客也很受感染,參與其中,得到大家的點贊。“我們這個‘小背篼’起到大環保的作用,主要目的是讓群眾和游客自主參與到環境保護中,效果很好。”普沙絨鄉黨委書記盡巴能措介紹。
隨著條件越來越好,大家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我們村定期開展打掃衛生、河道清理工作,讓雅拉河保持干凈。”康定市雅拉鄉幸福橋村蘭二妹說。
近年來,康定市不斷做好“水”文章,嚴格落實河長、湖長、山長制,推進污水治理、河湖清理,筑牢綠色屏障,大力實施“碧水工程”,以水生態環境治理為重點,以實施“河(湖)長制”為抓手,將72條河流、4個湖泊納入河湖長制實施范圍,設立市鄉村三級河(湖)長295名,力曲河營關斷面、大渡河黃金坪斷面、瓦斯河菜園子斷面地表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路變綠帶子,抓“植綠”工程
“我們的生活環境變美了,綠化做得越來越好,特別明顯的是從康中校到新城這一帶,以前的荒地變成現在的草木成畦,非常漂亮。”康定市駟馬橋社區的楊阿姨高興地說。
今年,康定在新都橋鎮、雅拉鄉等沿線栽植紅楓3295株,在新都橋鎮、甲根壩鎮種植變葉海棠8000畝,“干部群眾每年都參與義務植樹活動,通過植樹造林,讓康定的植被越來越好。”康定市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股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康定還不斷加強古樹名木保護,近兩年,對10株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進行搶修復壯。
光播綠不行,護綠是關鍵。康定市持續抓實植綠、護綠工程,充分發揮各村護林員、巡河員、農林水技術人員的作用,長期開展巡護工作和技術指導,持續做好護綠工作。
據了解,2023年以來康定完成義務植樹近1.7萬株、森林撫育2.8萬畝,依法管護森林資源449.08萬畝,治理土地沙化0.67萬畝。
除了綠樹,花卉也給康定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康定市政管理局園林股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康定新城沿線、南郊、北門、東關等路段,由瑪格麗特、三色堇、牽牛等花卉品種組成的綠化帶,成了康定城里的風景線,一條條“花帶子”向各處延伸。
地成果園子,做“綠色”農產
眼下,正是康定市姑咱鎮達杠村蘋果樹疏果的最佳時期,村民們正在忙碌著除草、澆灌等,疏果完成后留下來的蘋果進入生長關鍵期,村民們在果園里看守,像愛護孩子一樣,關注這一片果子的長勢。
達杠村的種植戶鐘雪梅介紹,每年的疏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關系到后期蘋果的品質。“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經驗,哪些果子保留下來,哪些去掉都是有技巧的,市里的農業專家們經常會給我們做技術指導。”鐘雪梅說,
據了解,多年前的達杠村,蘋果樹并不多,能賣的少量蘋果,都是村民背到山下再到鎮上去賣,那個時候,賣出去的錢,僅夠一家人買點茶葉、鹽巴,作為生活的一點補貼。
“很多年前這里是荒坡,現在成了果園,‘達杠蘋果’成了品牌,我們的綠色原生態產品不愁銷路,去年,全村蘋果產業總收入達1500萬元,十分可觀。”達杠村村黨支部書記說。
“去年我家賣了10多萬斤達杠蘋果,收入17萬元左右。”達杠村村民何鵬介紹。
除了蘋果,康定折東地區的核桃、枇杷、李子、梨子、櫻桃等水果也都很受歡迎,構成了龐大的“生態果蔬矩陣”,綠水青山真正變成當地群眾的“金山銀山”。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近年來,康定市厚植綠底,大力拓展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統籌抓好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抓“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工程,鞏固空氣環境優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雙百成果,將生態建設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知、可觀賞、可融入的幸福體驗。
今天,康定這座溜溜的高原小城在綠水青山的懷抱中更加絢麗多彩,《康定情歌》里溜溜的云更潔白、溜溜的山更翠綠、溜溜的月更迷人、溜溜的城更美麗……(本文圖片由康定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