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劉藝丹 吳昊琪
盛夏時節,走進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石屏村,一株株蒼翠的古樹伸展開枝葉,在陽光下煥發著勃勃生機。很難想象,就在半年前,它們有的遭遇“繩捆索綁”,有的被剝皮、火燒,傷痕累累。
不僅是石屏村,整個衢江區內古樹資源豐富,有4000余株古樹。這些“綠色文物”不僅承載著鄉愁與歷史的記憶,更兼具生態、文化、經濟等多重價值。今年初,有村民發現,石屏村內有一棵220年樹齡的古榧樹的主干根部被人為剝皮、火燒,樹干甚至被當做支架搭建簡易棚,受損嚴重。除了這棵古榧樹,該村還有多株古樹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
得知線索后,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檢察院從林業部門調取轄區內古樹信息庫,獲取涵蓋樹種、坐標、樹齡、生長情況、巡查記錄等數據信息共計20余萬條,從中篩查出農房周邊古樹700余株,再以“人為”“火燒”等關鍵詞為標簽,將篩選結果與原始巡查記錄、現場照片逐一比對,經多次篩查、復核后最終鎖定100余株遭人為損害的古樹。
檢察院聯合志愿者組成調查小組,再次深入鄉村走訪調查,運用無人機航拍等技術全方位記錄,發現一些古樹生存狀況堪憂。經查閱資料、詢問當事人、咨詢專家,全面掌握100余株古樹的情況,梳理出問題癥結后,衢江區人民檢察院向相關部門及屬地鄉鎮制發實施受損古樹復壯救治、開展農房周邊古樹專項管護、壓實鄉鎮林技員職責等內容的檢察建議。
相關部門及屬地鄉鎮立即行動,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實地對受損古樹制定“一樹一策”保護方案,清晰劃分各方職責;在農房建設審批前加強各部門溝通,將古樹保護范圍納入踏勘工作,確保建設項目避開古樹,同時加強古樹保護宣傳。目前,民房周邊古樹保護專項監督行動成效顯著,受損古樹復壯工作有序進行中,50萬元專項保護資金和200萬元新增保險均已落實到位,并申報了2026年專項保護資金,讓“綠色文物”重新煥發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