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中游的煙波里,衡陽的山水與歷史交織成傳奇。從南岳衡山的祝融火種,到石鼓書院的千年弦歌;從抗戰烽火中的英雄之城,到現代工業的鏗鏘腳步……這座被時光浸潤的古城,正以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為契機構筑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橋梁。
歷史的回音:文脈深處的文明密碼
衡陽的每一寸土地都回響著歷史的跫音:
書院文化在此蔚然成林。自唐代以來,衡陽先后涌現115所書院,朱熹、張栻、王夫之等巨儒在此傳道授業。石鼓書院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至今仍以“修舊如舊”的飛檐黛瓦傳遞著“為往圣繼絕學”的宏愿;船山書院門首“岳峻湘清”的楹聯,則凝練著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思想精髓。曾國藩曾嘆:“天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足見其學術燈塔地位。
抗戰文化鑄就城市風骨。1944年衡陽保衛戰血染47晝夜,以寡敵眾的壯舉震驚世界,國民政府特命名衡陽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張家山抗戰遺址公園的“敘事空間”設計,與“衡陽1944”項目復原的“小上海”風貌,共同守護著民族精神的集體記憶。
火文化與壽文化根植南岳基因。神農創耒、祝融播火的傳說在此發源,催生了中華農耕文明的星火;南岳“壽比南山”的祈福傳統,更讓壽文化跨越千年仍生機勃勃。新建的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將古老火文化與現代航天科技交融,成為文化活化的典范。
時代的呼喚:名城申報的緊迫使命
面對現代化浪潮的沖擊,衡陽的文化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歷史遺存亟待搶救。接龍塔作為“三塔鎖江”風水格局的重要組成,長期處于荒廢狀態;抗戰遺址中,常寧保衛戰戰場、耒陽新四軍辦事處等仍未被標識,面臨消逝風險。
文化碎片化待整合。盡管擁有百余處文保單位、數十處傳統村落,但資源分散未成體系。地名文化研究顯示,全市2200多個行政村中,大量地名未能體現村落特色,文化認同感日漸稀薄。
機制短板待突破。地名規劃管理牽涉民政、住建等十多個部門,協調效率低下;《衡陽市地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執行乏力,導致地名命名隨意性強,歷史文脈遭割裂。
申報名城,正是以制度性保護抵御文化流逝的必然選擇。通過專項立法、資金傾斜與跨部門協作,將碎片化的珍珠串成項鏈——正如衡陽代表團疾呼:需推動《衡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出臺,將歷史風貌區升格為省級街區。
人民的期待:文化認同下的精神原鄉
在衡陽人的血脈里,文化記憶從未褪色:
公眾參與如火如荼。市民自發呼吁修繕接龍塔,推動政府將其納入規劃;石鼓書院每年舉辦開筆禮、曬書日等活動,吸引數十萬游客體驗傳統文化。
情感紐帶日益增強。南岳忠烈祠的祭奠、抗戰老兵的尋親行動,激發著家國情懷;而通過“數字書院”與王夫之的AI對話、在“烽火衡陽”VR中親歷保衛戰,更讓年輕一代觸摸城市靈魂。
教育需求持續釋放。中小學生涌入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開展研學,催生“列入全省研學目的地”的提案;湘南學聯舊址、水口山工運紀念館等紅色基地,則成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當文化從書本走入生活,它便不再是靜止的標本,而升華為滋養城市精神的甘泉。
發展的需求:文旅興城的戰略支點
衡陽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絕非文化懷舊,而是撬動區域發展的戰略支點:
賦能產業升級。抗戰遺址公園與“衡陽1944”項目建成,成為繼旅發大會后的新觀摩核心,預計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記得南岳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開館頭半年就吸引游客14萬人次,帶動“科技+文化”產業鏈萌發。
重塑城市品牌。“三塔鎖江”風水景觀的修復(來雁塔、珠暉塔、接龍塔),將構建“山—水—塔”文化地標系統;而“壽文化節”“船山論壇”等IP的打造,正助力衡陽從工業老城向“文旅新城”轉型。
激活鄉村振興。基于GIS技術的村落地名規劃,將挖掘2200多個行政村的自然與人文基因,讓地名成為講述鄉村故事的載體;傳統村落保護與文旅開發結合,更將開辟共同富裕新路徑。
正如一位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者所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文化滲透旅游各環節。當工業老城的齒輪與文化新城的鐘擺同步運轉,衡陽的復興便有了雙引擎驅動。
在文明長河中重定位
從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的吶喊,到抗戰將士“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衡陽的文化血脈中始終奔涌著革新圖強的基因。今天,當“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的發展戰略與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使命交織,衡陽正站在文明長河的新渡口。若能以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為契機,將書院的思想之光、抗戰的精神之鈣、火文化的創新之焰熔鑄為城市靈魂,這座雁城必將以文化自信為帆,駛向“郁郁乎文哉”的新紀元——因為所有歷史的回響,終將化為時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三水合流處,來雁塔的檐鈴在江風中輕響,石鼓書院的銀杏葉飄過千年,落向祝融館閃爍的熒屏。從保衛戰的彈孔到“制造立市”的藍圖,衡陽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文明對未來的深情致意!(李孟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