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印度空軍宣稱在印巴空戰中創造了6:0的傳奇戰績。消息一出,印度舉國歡騰,媒體將這場勝利渲染為“南亞天空的權力更迭”。
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高調贊揚國產武器的“優異表現”,莫迪政府趁勢宣布加速國產武器出口推廣,劍指2029年5000億盧比軍售目標。
短短兩個月后,英國權威航空雜志《空軍月刊》用一份調查報告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戰場真實比分并非印度宣傳的6:0,而是令人咋舌的8:0。被刻意隱藏的兩架戰機殘骸,仍在克什米爾山谷的密林深處默默訴說真相。
印度軍方描繪的空中大捷曾讓民族主義情緒沸騰。媒體頭條充斥著“巴基斯坦空軍不堪一擊”、“國產導彈精準致命”的敘事。莫迪在公開演講中將此作為“印度制造”的榮耀證明,宣稱要借此東風推動軍火出口。
英國《空軍月刊》的調查記者深入克什米爾沖突地帶,通過衛星圖像分析、地面目擊者證詞和多國信源交叉驗證,發現印度軍方隱瞞了關鍵事實:在5月空戰中有2架印度戰機被擊落,卻未出現在官方戰報中。
被擊落的戰機中包括印度從法國高價引進的“陣風”。這款單價超2億美元的先進戰機,在實戰中表現遠未達預期。
更諷刺的是,印度空軍在戰報中將己方戰機墜毀歸咎于“機械故障”,卻對巴基斯坦公布的導彈命中影像保持沉默。戰場真實損失比達到8:0,與印度宣傳形成鮮明反差。
空戰失利后,印度緊急開啟新一輪軍備采購狂潮。2025年3月,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批準一項價值73億美元的超級合同,訂購156架國產“普拉昌德”武裝直升機。
這款號稱“高原殺手”的武器被寄予厚望。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激動宣稱:“普拉昌德是一款強大的機器,能夠在高海拔地區作戰,并對高空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技術參數揭示真相。70毫米火箭炮射程不足8公里,不及中國武直-10的一半;“西北風”空空導彈購自法國,暴露自家軍工連基礎彈藥都造不出的窘境。
為適應高原作戰,“普拉昌德”采取極端減重設計——砍掉所有裝甲防護,裸奔上陣只為減輕300公斤重量。印度陸軍前參謀長曾吐槽:“等它部署到位,對手的防空系統已經更新三輪了。”
中印防長剛談完邊境和平,美國轉頭就宣布對印軍售大單,簽下10年防務協議。時間點之微妙,連外媒都嗅到火藥味——美國似乎急于在中印緩和之際,給莫迪遞上一把“槍”。
印度隨即高調宣稱要“全面剔除中國軍工零件”,國防部宣布對軍事采購進行全面審查,以確定設備中是否含有中國產零部件。
現實卻給這出“去中國化”大戲潑了冷水。印度軍方尷尬發現,連“國產驕傲”光輝戰機和布拉莫斯導彈的制導芯片90%需從中國進口。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的核心部件同樣大量依賴中國供應。
更諷刺的是,印度邊境部隊連高原防寒服都無法自產,不得不緊急從美國采購2萬件二手貨。商務部長私下承認,其稀土戰略儲備不足3個月,連炮彈推進劑都依賴中國供應。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過去十年37個項目全部超支,平均延誤率達287%。“普拉昌德”直升機的研發周期長達22年,熬走三代工程師,直到2022年才勉強服役。
156架新訂單預計2035年完成,屆時中國第六代戰機可能已列裝。但印度軍工的交付能力令人堪憂——從2022年入役至今,“普拉昌德”僅生產了15架,其中4架還是原型機。
莫迪政府力推的“印度制造”計劃同樣面臨尷尬。國大黨領導人甘地尖銳指出:“自2014年以來,制造業在印度經濟中的占比已降至14%。”
印度軍工陷入“引進-仿制-落后”的怪圈。光輝戰機耗時近40年研發,國產化率勉強達到60%,性能卻落后國際主流20年。印度國防審計署報告顯示,斯坦航空公司過去十年承接的項目無一例外全部超支。
印巴沖突硝煙未散,印度已開始在國際軍火市場推銷“經過實戰檢驗”的國產武器。防務出口促進委員會瞄準東南亞、非洲和中東市場,重點推廣布拉莫斯導彈和垂直起降無人機。
國際買家對印度武器的實戰表現心知肚明。亞美尼亞采購的“皮納卡”火箭炮,首戰被阿塞拜疆無人機團滅;菲律賓購買的“布拉莫斯”導彈試射偏離靶心27公里;越南引進的“阿卡什”防空系統,雷達在雨季開機就死機。
防務專家蘇尚·辛格直言:“印度在軍工領域完美復刻了仿制藥商業模式——低價抄作業,療效看運氣。”這種模式在軍火市場難以獲得高端客戶信任。
馬來西亞輕型戰斗機競標中,印度“光輝”戰機慘敗給韓國FA-50,暴露出印度武器在國際市場認可度低的現實。政府間協議撐起的少量出口,掩蓋不了技術競爭力不足的硬傷。
當全球軍事大國競逐無人化戰場時,印度的思維仍停留在機械時代。西部軍區某信息化作戰參謀的比喻一針見血:“用武裝直升機對抗智能防空體系,就像騎著汗血寶馬沖擊馬克沁機槍陣地。”
印度計劃采購300門牽引榴彈炮耗資8.2億美元,這筆資金足以組建3個無人機蜂群作戰旅。LCH武直缺乏現代數據鏈系統,指揮協同仍靠飛行員肉眼觀察,在信息化戰場上形同“瞎子聾子”。
中印邊境的軍事平衡,早已不是直升機數量能動搖。中國在海拔5200米建成全天候無人機監控網,量子通信技術實現高原指揮部到班排級終端無縫鏈接,電磁干擾系統讓傳統武直失去作戰能力。
印度前北方司令部司令霍達中將發出警告:“把盧比砸向過時裝備,等于在數字戰爭時代給士兵發長矛。”
《空軍月刊》的報告如同一面照妖鏡,讓新德里精心構筑的軍事神話現出原形。當印度國防部宣稱“普拉昌德”直升機將創造8500個就業崗位時,班加羅爾工廠的工程師們正為國產化率突破60%而苦戰。
而在喜馬拉雅山另一側,全天候無人機監控網絡已在海拔5200米的山脊線上靜靜展開。
莫迪高呼“印度正迅速邁向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國大黨領導人甘地看得透徹:“除非印度真正進入制造業,否則它將落后。中國完全控制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制造業。”
軍火可以購買,戰績可以修飾,但自主創新的筋骨無法用金錢堆砌。歷史終將證明:靠進口零件拼湊的霸權夢,終究敵不過科技自立的歷史洪流。
信息來源:印度首次承認有戰機被擊落,但拒絕說明具體數量
2025-05-31 18:05·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