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凡
大家好,我是尹凡,一位十年如一日奮斗在一線的老師。
2025年中考全市分數線已經揭曉,而我被家長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提前學高中內容。
這個問題如果拿到社交媒體去問,幾乎99.9%的人都會告訴你「必須學」。
但我依然發現,更多家長對「學什么」和「怎么學」存在眾多誤區,一不小心挫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可能花了大量時間卻沒有效果。
今天,在繼《》、《》和《》后,系統聊聊初三暑假到高中如何高效銜接。
提前學≠超前學知識
最近我就收到了一位媽媽的來信,反映了大多數家長真實的焦慮:
「我家里是個女娃。中考分數出來了,我家的小朋友考得不如預期,本來以為是可以沖刺一波四校的,現在還需要等名額分配的結果,最近全家也都是心神不寧。
我現在是這個家里最理性的人了。客觀來看,這個分數肯定是頭部市重點,但不知道校內的名額分配是否能輪到,如果沒輪到的話就看裸考的線了,總歸市重點也還是有的,就孩子自己有點不甘心。
反正最后幾天我們也做不了什么,我最近就在和她一起商量暑假安排,也好有點事情忙,不至于陷入無盡的焦慮。這個暑假我覺得還是很關鍵,但如何安排我其實挺糾結的。
一方面我覺得小朋友刷了整整兩年的題,應該休息休息,而且已經很久沒有出去旅游了。我很想帶她去內蒙古、西北看看自然風光,體會一下什么叫天大地大,放松放松心情,然后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
另一方面。我又覺得,聽說現在的高中一個個都越來越卷了,這個暑假要是沒有提前學,開學后不知道會不會跟不上?」
先上結論:
就目前的社會環境,暑假一定要學習,但怎么學、學什么因人而異。只注重「提前學知識」,所獲得的收益在高中階段微乎其微,甚至還會讓孩子輕視課堂,得不償失。
中考結束,要和孩子一起慢下來,借助學習新知的過程改變「刷題代替學習」的習慣,回歸學習本質。
提前適應高中學習,才是初三暑假最重要的內容。
如果一個孩子在本次中考中有幸考到一個高分,進入了最頭部的一些學校。考慮現在的實際環境,建議在和孩子充分溝通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提前學習語、數、外、理、化(純文科生可以無視理化)。
如果孩子學業水平一般,可以選擇性學習少量科目,數學、英語必學,主要以改變學習方式方法為主。
同時對于之前沒有整本書閱讀經驗的學生,一定要排好計劃,認真保質保量閱讀完《鄉土中國》和《紅樓夢》。
提前學的3個理由
可以看得出,上面媽媽的孩子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學生,我結合這些年對于上海一眾頂尖學校中所見的實際情況跟各位一起分享其中利弊。
首先,作為一個老師來說,我很反對提前學習。從實踐中觀察,提前學習會造成一個很大的問題:無視課堂。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并沒有準備獲得新知識的興奮感。
學生坐了一整節課,唯一有價值的就是得到:「這節課的知識我早就會了」這樣一個自我肯定的認知。
事實上,相比于有限知識點的初中課程,高中的課程內容從知識量的角度要擴大了幾十倍,特別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上海高中課程的內容比幾年前又擴充了近10%。
學生每周在校時間至少40小時,而每周補課時間只有幾個小時。補課從量上來看,應該充當日常教學的補充,而不是反之。
關注補課而讓學生無視了課堂教學,這是典型的得不償失。
然而在現實面前,我不得不說,特別對于進入了頭部學校的學生,提前學習還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①應對開學的當頭棒喝
對于頂尖高中,所有入學的學生都是各初中的尖子。有些學校希望在開學伊始給學生一個下馬威,讓學生對學校有一些敬畏;同時也希望從新高一的學生中選拔出些苗子。
于是在入學之初,就直接上全套高考難度的「摸底卷」或者是「分班卷」。
這樣的考試讓一些學生心理上承受了沒必要的壓力。更有甚者,學生們在班級內部自行劃出三六九等,造成部分學生高中適應不良。
暑假多少學過一些,在孩子心里會有一個相對安全的感覺:可能我不是學得最多、最好的,但至少我也學過一些,我還是可以的。
②適應新常態下的教學進度。
2022年教育部取消一本、二本、985、211,本意是讓家長更加關注每所大學的特點,讓一些在行業里有特色的大學脫穎而出,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目前來看,在一些院校上是達到了政策的預期效果。
然而由于取消了一本,原本頂尖學校間比較的「一本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北交復」的個數。一夜之間,上海曾經各具特色的「神仙學校」們,一個個都陷入一場無休無止的惡斗。
「卷」已經變成了頂尖學校們揮之不去的魔咒。
「上海的衡水」原來是一個行業內嘲諷的講法,一夜之間變成學校品牌的保證。一些學校間開始流傳「二三三」模式的落地經驗。
所謂「二三三」,就是入學就上高二的內容,第二年就上高三內容,第三年再復習一年。
當然,全上海真的能落地這樣教學模式的學校也屈指可數,能在高一入學前就能完整學完高一知識的孩子鳳毛麟角。
那么其他學校如果也想追趕,唯一的選擇就是加快教學進度,「三步并作兩步」,最后留出一年的復習時間準備高考。此外,英語的一年兩考制,也是迫使各校加快教學進度:高三上必須騰出足夠的時間,全力沖刺英語的一考。
在這樣的環境下,原本三年的教學進度勢必要盡可能壓縮到兩年內,高中課程的知識容量,還要加速學習,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很難適應的。
如果在假期適度提前學習一部分,有助于學生在第一個月適應期內不至于掉隊,給學生一個緩沖。
③為選科分班做準備。
經過2023的政策調整,理化雙選成為了絕大部分學生的不二選擇。
對于頂尖學生,理化雙選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綜招、強基的機會;對于最弱的學生,反正選什么分數都差不多,理化雙選保證學生有最多的專業選擇與調劑的機會。
很多學校會在高一下,甚至入學時就開始按選科意向和學業水平分班。
從學校的管理實踐來看,整班建制在教學、管理上效果要遠好于走班量大的班級。所以如果能在暑期提前學習一部分理化知識,可以為高一的分班做好準備。
當然這上面所說的情況并不是所有學校的普遍現象。大部分的學校還是按照基本教學流程從第一本書開始學起的。
那么初三暑假里提前學還有必要嗎?
我覺得還是有的。但我要強調的是,把「提前學知識」作為目的效果,最多持續到開學的第一月,如果不能利用好這一個月完成初高中學習方式上的銜接,那第一學期期末就會被打回原形。
但是用「提前學」作為抓手,提前摸索出一套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學生分享過讀體制內外的差異
高中最重要的4個學習方法
1.重推理輕推論,建立學科邏輯思維。
詬病中考的一點就是高分全靠刷題。
這是因為目前中考的知識點相對較少,難度相對簡單,知識體系相對封閉。假設這一前提始終成立,那么可以出的題目是有限的。
很多初中到了初二就開始以練代學,逐漸練就了一套看到條件就出結果的條件反射,刷到后來,已經忘記了概念原本的樣子。
高考的情況和中考天差地別。
首先它的知識體系比中考大很多,想通過積累「做題技巧」,「二級結論」來應對,不能說完全不可以,而是大部分的學生從時間和精力上做不到。
相比于定理,每個二級結論都有其應用的限制條件,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使用。與其背一大堆看似酷炫,但不知道能用在哪的結論,不如踏踏實實地練習從定理開始的推導。
高一很多學生數學學習上有困難,很大部分原因是初三的幾何證明完全是靠刷題背出來而不是用邏輯推導出來的,到了高中要使用邏輯推導能力的時候就力不從心了。
慢下來,從頭開始訓練邏輯思維,是學好高中課程的不二法門。
2.回歸課本,正本清源。
詬病中考的另一個點是:課本很簡單,但考題很難。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不開書本,只去看某某寶典,某某秘籍。
殊不知,在雙新課程已經全面推廣的高中,課本才是最重要的文本材料。目前的高中課本,其難度跨度很大,課后習題中的高難度題已經超過了高考的難度。
此外,現行的高考已經沒有了「考綱」,所有的高考內容完全基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2020修訂)》,而現行的教材,就是對于課程標準的外顯體現。
也就是說,所有高考題都是基于在書上找到對應的內容。
特別是對于加三學科來說,以理化為例:現行上海的等級考僅60分鐘,物理19題,化學36題,平均每題也就2分鐘;題目的考點往往清晰明確,計算難度不高。
在暑期提前學習的過程,與其去搞難題怪題,不如提前好好熟悉課本,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3.閱讀經典,體會中國文化。
要說暑假有什么一定要提前學,我覺得是語文的整本書閱讀。
都說現在語文難,要讀懂《紅樓夢》,但實際并不是要學生去背誦《紅樓夢》里的句子,人物關系,而是要讀懂明清時期小說家們的寫作手法、價值判斷以及背后所表現的中國文化。
如果說《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對于高中生來說太難,那么《鄉土中國》就是用更加直白的文字描寫中國社會的現實,讓學生理解中國文化的現實成因。
在上海的「海派文化」中,中國傳統文化似乎看不到了。但如果細細深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的價值判斷,就會發現中國文化其實是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滴中的。
初三暑假抓緊時間開展閱讀,既是為學好高中語文做好鋪墊,也是讓學生從閱讀經典中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自己。
青春期是學生塑造自我,認同自我的關鍵時期,此時對于自身文化背景的深挖,有助于其盡快調和現實和理想中的自我,可謂恰逢其時。
4.善用網絡資源,與電子設備共存。
最后一點,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補課」。
我們面對的事實是:每個人都是高度浸潤在網絡與現實的混合空間中。初三畢業,很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手機,很多家長也會在初三的暑假給孩子放個假。
孩子到底拿電子產品干什么?孩子沒系統地學過,也沒人認真的教他們;對很多孩子而言,電子產品唯一的功能就是用來娛樂的。家長只是在管孩子如何不要使用電子產品,但缺了「如何利用好電子產品」這節課。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B站,公眾號,小紅書上滿滿都是資源,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學習到很多課內外知識,這些知識鮮活、有趣,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找到的,比塞進嘴里的就是香。
■好用的數學AI工具,
這件事,一方面是和孩子一起嘗試使用網絡學習,另一方面是幫助孩子多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給他們一些共同嘗試的空間。這也是一種「提前學習」。
畢竟,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肯定是要學會和電子產品如何共處的。
總之,如果說暑假學什么知識,不同程度的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肯定是不同的。但在這些看似不同的客觀事物背后,共同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建立適合自己,適合高中學習,進而適應未來生活的學習方式。
這樣的學習,是初三暑假的當務之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