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頭條
中國首家顧問式新媒體,定制屬于您的媒體內容
網友一句“你會不會打仗?根據千年的戰爭經驗,應該先毀糧草、封海峽、斷補給,炸機場電廠油庫和兵工廠……”的留言,讓三國謀士賈詡穿越千年登上熱搜。
今年初,伊朗駐華使館微博評論區上演了一場荒誕行為藝術:面對中東緊張局勢,中國網友紛紛化身“戰略大師”,留下“聯絡哈馬斯南北夾擊以色列”“借朝鮮牽制美軍”等計策。媒體稱此現象為“人均賈詡附體”。
這場網絡狂歡意外撕開了歷史一角——那位被稱作“毒士”的賈詡,其生存智慧在鍵盤俠的戲仿中顯出詭異回響。當網友輕敲鍵盤拋出“毒計”時,可曾想過真實的賈詡在亂世中走過的血腥棋局?
一、謀己:亂世中的生存方程式
-自保為先的冷酷計算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伏誅,王允對涼州集團舉起屠刀。當李傕、郭汜欲解散軍隊逃亡時,賈詡一語驚醒眾人:“諸君棄眾獨行,一亭長能縛爾。不如西攻長安,成則霸天下,敗則走未晚。”
此計點燃了長安浩劫,卻也讓他從清算名單中全身而退。為活命不惜攪動天下,這是“毒士”的原始烙印。
-進退有度的避險哲學
投奔段煨時,他察其“外禮內忌”,果斷轉投張繡;效力曹操后,他閉門謝客,子女只與寒門通婚。當曹操詢問立嗣人選,他以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招禍的典故暗示支持曹丕,既達目的又不留話柄。
在權力漩渦中,他像一尾沉默的魚,總能從網眼滑脫。
二、謀人:洞穿人心的黑暗透鏡
-宛城復仇的心理博弈
曹操納張繡嬸母鄒氏,賈詡看透張繡的屈辱與曹操的輕敵。他策劃夜襲,精準鎖定曹操中軍,致典韋、曹昂戰死。更狠的是追擊戰:張繡首次追擊慘敗,賈詡卻促其二次出兵,因他預判曹操精銳斷后部隊已撤,留守者必為弱旅——對人心的拿捏,讓敗軍瞬間翻盤。
-歸曹抉擇的逆勢預判
官渡戰前,袁紹拉攏張繡,賈詡當眾撕毀書信:“袁本初兄弟尚不相容,豈容國士?”轉而勸降有殺子之仇的曹操,理由有三:曹操挾天子占大義;雪中送炭勝于錦上添花;雄主必彰胸襟。這份對人性的洞察力,讓仇敵變君臣。
三、謀兵:戰場上的“熵增”制造者
-混亂即武器的戰爭觀
潼關對陣馬超、韓遂聯軍,賈詡獻上經典離間計:曹操與韓遂陣前敘舊,寄涂改書信,使馬超疑心大起。當西涼軍自相殘殺時,曹軍鐵騎輕易收割戰局。他像戰場“黑客”,專攻系統漏洞——此計在《三國志·戰略版》被復刻為戰法【神機莫測】,65%概率使敵軍混亂互攻。
-“毒計”背后的成本控制
賈詡從不追求正面碾壓。宛城殺典韋僅用百人敢死隊;離間計平西涼免去十萬大軍消耗。以最小代價換最大戰果,恰是“毒”的軍事本質——正如網友建議“借力打力”的留言,本質是對資源的極端算計。
四、謀國:歷史洪流中的蝴蝶效應
-長安一策定三分
那條救己命的反攻長安計,實際改寫了中國歷史進程:漢室權威徹底崩解,曹操得以“挾天子令諸侯”,三國鼎立雛形初現。賈詡臨終前諫曹丕“暫緩伐吳”,惜未被納,否則三國歸晉劇本或要改寫——小人物撬動大歷史的悖論,在他身上淋漓展現。
-“毒士”的終極悖論
他獻計導致百萬黎庶喪生(李郭之亂),卻又在長安盡力庇護大臣;助曹丕上位推動篡漢,卻勸止曹魏盲目擴張。這種道德混沌恰似當代鍵盤謀略:屏幕前的輕佻計策,落地便是血海——伊朗網友的留言若成真,中東恐添新墳。
五、毒士鏡鑒:鍵盤謀略與真實世界的鴻溝
當我們在評論區揮灑“賈詡式計謀”時,常忽略兩點:他每策皆以自身安全為基,而網友的“毒計”風險全由他人承擔;他的洞見來自生死歷練,而非碎片信息拼湊。
史書中的賈詡77歲善終,臨終前“家無余財”(《三國志》)。這份節制與當代“毒士文化”形成諷刺對照:真正的謀略大師懂得在瘋狂時代保持敬畏,而屏幕后的我們更需警惕——輕言戰火者,必未聞焦土氣息。
洛陽城破時,一個文士從尸堆爬出,對幸存者低語:“活著,才能看見結局。” 十七年后,他在許都平靜離世,窗外桃花紛飛如長安未燼的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