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有兩位皇后,一位是文昭甄皇后,也就是大家熟悉甄妃或者甄宓;另一位是文德郭皇后,即郭女王。曹丕生于187年,有意思的是兩位皇后都比曹丕大,甄妃生于182年,郭女王生于184年,看來曹丕是“女大三抱金磚”的信奉者。
史書中關于甄皇后、郭皇后之死,有許多矛盾的記載,有的說是正常死亡,有的則說得很玄乎,什么“披發覆面,以糠塞口”,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甄妃之死
1、正常死亡說
《魏書》記載“會后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于鄴”。按照《魏書》的說法,曹丕稱帝后,群臣上奏建造長秋宮,曹丕下詔書準備迎接甄妃到洛陽,要封她為皇后,甄妃上表推辭,說自己德行不夠,不配當皇后。雙方還在推讓呢,結果221年六月,甄妃病重去世。
2、非正常死亡說
陳壽《三國志》的記載則很簡潔明了:曹丕稱帝后,劉協把兩個女兒送給曹丕為妃嬪,另有郭女王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之下“遣使賜死”。
裴松之對于《魏書》記載甄妃病死嗤之以鼻,他認為史家春秋筆法應該秉承“內大惡諱,小惡不書”,意思是說《魏書》的編纂者及當權者如果認為這是大惡事,則應該隱去不寫,如果認為這是小惡事,則不應該假為之辭,用虛假的語言粉飾太平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之前史書中從沒有見過的。
陳壽當然能看見《魏書》中是如何記載的,但他沒有采納,而是秉筆直書“遣使賜死”,可見甄妃當然是被曹丕賜死的。而且陳壽在郭女王的傳記中,也明確提到“甄后之死,由后之寵也。”意思是說,甄妃之死,正是由于郭女王受寵。
綜上所述,甄妃之死,是曹丕遣使賜死,而且郭女王在其中發揮了不好的作用。其實很容易理解,不就是宮斗嗎,郭女王斗死了甄妃,僅此而已,辮子戲里天天演的橋段罷了。
郭女王之死
甄妃既然是被賜死的,曹丕當然不會立她為皇后,所以文昭甄皇后是魏明帝曹叡繼位后,追封自己的母親為皇后。而郭女王則不同,據史書記載,郭女王“有智數”,曹丕能夠奪嫡成功,郭女王曾參與謀劃。
所以在223年,賜死甄妃的第二年,曹丕立郭女王為皇后。226年曹叡繼位后,尊郭女王為皇太后,給郭女王從兄郭表加官進爵??瓷先ヒ黄楹停踔?,也存在兩種說法:
1、正常死亡說
《三國志·后妃傳》中記載“青龍三年春,后崩于許昌”?!睹鞯奂o》也記載“丁巳,皇太后崩?!备鶕度龂尽返挠涊d,郭女王235年去世,沒有什么特別的。184年活到了235年,在古代也不算短命了。
2、非正常死亡說
但根據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記載,情況則完全不同?!段郝浴防镎f,魏明帝繼位后追究生母甄氏之死,郭太后遂以憂暴崩。甄氏臨沒時,將明帝托付給李夫人,后者在郭后崩后告訴明帝甄氏遭到讒害,尸體被發覆面,明帝令殯葬太后如當初甄氏死狀。
《漢晉春秋》記載甄妃之死,是由于郭女王受寵,死時披發覆面,以糠塞口。甄妃死后,曹丕立郭女王為皇后,并且讓他撫養曹叡。曹叡繼位后,追問母親甄妃死因,并且逼殺郭女王,下葬時“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也就是披發覆面,以糠塞口,算是替母親報仇。
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寫道:黃初二年甄氏被賜死時,曹叡已經十七歲了,難道能不知道他母親死時的情況,還要等旁人說嗎?我認為這個疑問很有說服力。甄妃死于221年,曹叡當時已經17歲,怎么會不知道自己母親是怎么死的?
另外,曹叡于226年繼位,如果真的要為母親報仇,為何要等到235年才逼死郭女王?而且,從史書記載來看,曹叡繼位后,就尊郭女王為皇太后,而且多次給郭女王的從兄郭表加官進爵,對于郭家的封賞頗為豐厚。怎么看,郭女王都不像被曹叡逼死的,所以我傾向于認為,郭女王是正常死亡。
結論
甄妃之死,是曹丕賜死無疑,而且郭女王受寵是原因之一;郭女王之死,應該是正常死亡。
雖然得出了結論,但我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曹叡既然知道自己母親被賜死,和郭女王有關系,為何曹叡沒有什么作為呢?難道甄妃之死,和郭女王沒有關系?又或者有別的什么隱情?望方家指點一二。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