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好像那得不到就要毀掉的大渣男,跟前女友分手了也不消停,非得要在其身上查出來個所以然,想壞了人家的名聲。
大致計算一下,特朗普跟馬斯克的決裂,也都過去一個多月了,但特朗普卻在這段時間里,動用國防部、NASA甚至FBI的力量審查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結果越查越心虛。
原本想著“拿住把柄”敲打這位科技大佬,查著查著反而怕了,最后卻得出個結論:“這哥們兒根本動不了。”
其實兩個人的初見,真可以說是一段佳話了,2024年底美國大選,那時候特朗普還在競選,急需科技圈大佬站臺。
馬斯克不僅甩了2.59億美元給支持特朗普的團體,還親自下場,擔任“特殊政府雇員”“總統高級顧問”,跟著總統開內閣會,參與政策討論。
特朗普也投桃報李,上任后直接成立“政府效率部”,讓馬斯克主導削減政府開支、優化預算,這也無異于把“錢袋子”的一部分鑰匙交到了馬斯克手里,彼時二人的關系像在度蜜月,甚至都能跟內閣部長們平起平坐。
但誰都沒想到,這段“蜜月期”只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而轉折點就是特朗普推動國會通過了一項“大而美法案”,核心是削減新能源補貼、擴大傳統能源稅收優惠。
這法案明面上說“保護美國產業”,實際上直接戳中了馬斯克的命門,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龍頭,每年靠政府補貼能省幾十億美元,更關鍵的是,法案還砍了NASA和軍方給SpaceX的訂單預算。
怎么,自己如愿當上總統了,就要忘本,上岸先斬意中人了?馬斯克也不顧及往日的情面了,他在社交平臺連發數十條帖子表達自己的不滿,稱這法案就是創新殺手,把美國送上債務懸崖。
他還直接點名特朗普,說他不是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嗎?這操作連小丑都不如,特朗普也覺得丟面,回懟馬斯克是瘋子,還說要“重新審查馬斯克公司的合同”。
6月初,他讓國防部、NASA和財政部組成聯合小組,開始“地毯式審查”SpaceX的合同,從獵鷹9號火箭發射到星鏈衛星系統,從NASA的載人航天任務到軍方衛星訂單,甚至連2018年簽的老合同都沒放過。
表面理由是“消除浪費”,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政治警告,馬斯克敢跟我特朗普對著干?那就停你的單子。
可查了一個多月,特朗普卻是傻眼的那個,發現馬斯克根本動不了,審查報告出來,特朗普也團隊集體啞火。
SpaceX承擔了NASA 絕大部分的國際空間站載人任務,去年剛幫NASA把4名宇航員送回地球,美軍八成以上的衛星發射訂單也在SpaceX手里,去年剛簽了數十億美元的國防合同。
更關鍵的是“星盾”系統,這是SpaceX專門給軍方開發的衛星通信網絡,控制著美軍近七成的戰術數據傳輸,烏克蘭戰場上的無人機導航、前線通信全靠它。
換句話說,特朗普終止其中任何一份合同,都會導致至少3個月的任務停滯,獵鷹9號火箭要是停飛,美軍每年得多花120億軍費重新買火箭,星鏈一斷,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就成了瞎子。
特斯拉在全美建了數萬座高速公路充電站,這些充電樁已經成了國家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社交媒體x平臺掌控著美國近一半的社交媒體流量,去年美國大選期間,很多政治話題討論都發生在這上面。
查了一個多月,卻發現馬斯克的公司已經滲透到了美國的方方面面,早和美國的核心利益綁死了,根本不是說斷就能斷的關系。
不過有恃無恐的馬斯克當然不會吃啞巴虧,特朗普查了個寂寞,馬斯克卻沒閑著,他看準機會,開始“以攻代守”。
6月中旬,馬斯克在X平臺密集發文,翻出特朗普的老底,聲稱當年的愛潑斯坦案沒人管,現在怎么不提自己簽過封口協議?他還放話太多有權勢的人不想名單曝光,特朗普是不是怕牽連自己?
7月初,他還宣布成立“美國黨”,目標直指后續的選舉,要在國會拿下2-3個參議院席位和8-10個眾議院席位。
為啥是“中間力量”?因為在當前兩黨勢均力敵的國會里,哪怕只有幾個“中間議員”,也能成為議案的“否決權”,誰想推政策,都得先找馬斯克談條件。
特朗普眼看抓不住馬斯克的把柄,還得被反將一軍,他無奈悄悄讓國防部給馬斯克的AI公司XAI送了份2億美元的合同,名義上是“開發軍事決策輔助系統”,實際上就是“花錢買和解”。
所以事情發展到現在,特朗普的這場“查賬”鬧劇,其實是傳統政治權力對新興科技資本的誤判。
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商關系是“資本依附權力”,資本給政治家捐錢,政治家用政策換利益。但馬斯克這案例不一樣,他的公司已經深度嵌入美國的國家基礎設施,諸如航天、交通、通信云云,甚至能直接影響輿論和政治議程。
換句話說,不是馬斯克離不開美國,而是美國離不開馬斯克。
特朗普以前總覺得“商人好控制”,但這次吃了大虧,他以為能像拿捏傳統企業那樣拿捏馬斯克,結果發現對方的“命門”早就和美國的核心利益綁死了。
更扎心的是,馬斯克不僅能“防御”,還能“進攻”,用技術優勢卡住政府的脖子,用政治建制分流共和黨選票,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這場博弈,更是美國資本與權力關系的縮影,過去是“權力管資本”,現在是“資本綁權力”,以前商人是“棋子”,現在卻成了“棋手”。
特朗普查了一個多月,最后承認“小看了對方”,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美國政治生態的轉變。
當科技巨頭既能造火箭、發衛星,又能控輿論、拉選票,傳統政客的“權威”自然就被稀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