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我國科學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地下1820米,挖出全球最深的砂巖型工業鈾礦,可是讓全球都為之震撼。
畢竟,這不僅是目前發現全球最深的鈾礦,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再也不需要擔心被核燃料卡脖子。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氣候條件與自然環境并不好的塔里木,幾乎屬于風沙漫天、結構復雜、紅層遍布,地質條件一度被外界認為不可能出現鈾礦。
但是我國為何偏偏要在塔里木找鈾礦?
在了解我國要在塔里木找鈾礦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外界并不看好塔里木的原因。
一是構造條件比較差。
因為傳統的鈾礦需要穩定的構造斜坡,而塔里木周邊結構比較復雜,地層幾乎就像被揉皺的紙一樣,要么是大陡坡,要么就不符合理論要求。
二是紅層并不友好。
從塔里木盆地來看,遍布紅色地層,意味著干旱沉積環境,缺乏成鈾礦必須的還原物質,按照理論來說,這就不可能出現鈾礦。
【塔里木盆地,發現全球最深鈾礦】
三是探測難度比較大。
塔克拉瑪干沙漠占據盆地的60%,流動沙丘讓地震波散射、電磁信號衰減,常規技術失效,這可是讓石油勘探重裝部隊看見都會感到無比頭疼。
換一種說法的話,想要在塔里木找鈾礦,難度堪比撒哈拉沙漠中找針,而且這枚針還被埋在地下兩公里。
這就要說到為何要在塔里木找鈾礦。
首先,鈾是核能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穩定的鈾資源,核能發展就是無稽之談。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就決定要做出鈾礦勘察重心“由南向北”的戰略轉移,而新疆是我國最早實現鈾礦突破省區,后備基地卻日益枯竭。
其次,雖然先天不足,但塔里木盆地的地質構造暗藏玄機。
巨厚的沉積巖層、多期的構造運動,讓鈾元素在漫長歲月中沉淀富集,就像沙漠中的胡楊。
表面上看似貧瘠,根系卻深扎地下水源。
【塔里木的發現,引起全球關注】
最后,中亞鄰國哈薩克斯坦已探明鈾礦儲量約為15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20%至25%。
與塔里木盆地一山之隔的地質背景,讓我國的專家們堅信,別人家的后院有礦,我們也有。
同時通過此次勘探,也讓我國驗證了“滲出—滲入復成因模型”,簡單來說,就是深度鈾氣往上跑,淺部含鈾水不斷向下滲透,兩者在紅層中結合之后就會形成礦體。
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就能批量復制找礦成果,為我們找到更多深部礦藏。
再加上為荒漠覆蓋區定制的“天-空-地-深”技術體系,那就是“沙漠找礦教科書”。
這套技術不僅可以復制這一技術在沙漠盆地,還能在中亞和非洲地區,也使用這一技術。
未來其他國家找鈾礦,估計就要請中國團隊全程指導了。
【中國發現鈾礦,無需擔心被卡脖子】
更為重要的是,塔里木能否成為新的資源接續基地,對國家能源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畢竟,核能安全的定海神針,關鍵就是解決鈾。
我國每年的需求量極大,此前以進口為主。
但是伴隨著塔里木新礦床一旦投產,將會大幅提升自主保障率,將來建多少座核電站都不用擔心沒有鈾可用。
同時回顧這些年的發展,能夠發現鈾礦,并不是偶然。
一是源自于我國堅持不懈,二是我國科技實力得到提升之后的必然結果。
當初那些人說塔里木沒有礦的人,如今面對我國在塔里木發現鈾礦之后,還能笑的出來嗎?
這只是一個開始,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驚喜。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最不缺的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面對這種情況,估計會有其他國家上門求合作了,希望我們可以將鈾對其出口。
至于是否會出口,那就看我們的心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