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央視《國防軍事早報》欄目用5分28秒的黃金時段,聚焦南部戰區海軍一艘特殊的戰艦——舷號170的蘭州艦。
鏡頭前,艦上官兵精神抖擻,訓練有素,報道主題落在人才培養上,卻在不經意間傳遞出一個重大信號:這艘中國海軍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華神盾一號艦”,在完成現代化升級后已重新形成戰斗力,昂首邁向新征程。
蘭州艦的身份非同尋常。作為052C型驅逐艦的首艦,它于2005年加入人民海軍序列,是中國第一種自主研制的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導彈驅逐艦。服役二十載,它見證了中國海軍從“黃水”走向“藍水”的壯闊航程。
2022年至2023年間,這艘功勛艦悄然駛入上海江南造船廠,接受了一次至關重要的中修與現代化升級。當它重返碧波,細心的人們發現,其威武的艦影、標志性的相控陣雷達天線布局,與進廠前相比幾乎看不出明顯變化。
蘭州艦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發展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它之前,人民海軍的主力驅逐艦缺乏可靠的區域防空能力,被視為遠洋作戰的短板。
蘭州艦及其后續姊妹艦的入列,第一次為中國艦隊撐起了可靠的“空中保護傘”,其裝備的相控陣雷達與海紅旗-9艦空導彈系統,構成了“中華神盾”的核心。
它開創了中國海軍驅逐艦的新紀元,奠定了后續052D乃至更先進的055型萬噸大驅的技術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蘭州艦的探索與成功,就沒有今日中國海軍盾艦成群、縱橫四海的輝煌景象。
按照艦艇普遍約30年的使用壽命計算,2019年時的蘭州艦已走過半程。二十年的劈波斬浪,艦體結構、設備管線必然經歷損耗,部分電子系統也面臨技術迭代的壓力。2022年,它駛入江南造船廠,開始接受服役生涯中最為全面的一次“體檢”與“強身”。
央視那5分半鐘的報道,雖未直接羅列技術參數,卻通過一位普通戰士的故事,為蘭州艦的“內涵提升”提供了生動注腳。報道聚焦了一位名叫陳文才的通訊兵——一級上士。
這位扎根戰位多年的老兵,在長期實踐中敏銳地發現了艦上某型通訊設備存在優化空間。他大膽提出了升級設想。令人振奮的是,這個來自基層的“金點子”迅速獲得了艦上乃至友鄰艦艇的全力支持,最終成功轉化為戰斗力提升的實在成果。
陳文才在鏡頭前充滿自豪地表示,這套通訊設備升級后,將成為“我軍的一個殺手锏”。這句樸素的評價,點破了蘭州艦此次升級的核心——協同交戰能力(CEC) 的突破。
協同交戰能力是現代海軍作戰的革命性概念。它徹底打破單艦探測與打擊的局限,通過高速數據鏈,將分散在廣闊海域的艦艇、飛機甚至岸基傳感器的探測信息融合共享。當蘭州艦裝備的海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發射后,不再僅僅依賴本艦雷達的指引。
它可以接收數百公里外預警機、其他艦艇或無人機提供的實時目標信息,對超視距目標,特別是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或低空突防戰機,實施精準的超遠程攔截。這相當于將蘭州艦的防空“盾牌”范圍,擴展至整個編隊傳感器所能覆蓋的極限邊緣。
將目光從煥發新生的蘭州艦移開,投向中國海軍更新的“帶刀護衛”,更能體會這種“內力修煉”的戰略延續性。就在蘭州艦完成升級形成戰斗力之際,中國海軍最新批次的055型萬噸驅逐艦也在加速入列。
其中,備受矚目的“安慶艦”(舷號110)作為055型改進型的代表,被敏銳的軍迷發現搭載了全新的346C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采用了革命性的氮化鎵技術,并創新性地使用了金剛石襯底來解決高功率下的散熱難題。
其探測距離據信已達到驚人的600公里,遠超前代產品的450公里,甚至超越了美軍引以為傲的SPY-6雷達(約500公里)。其瓦片式封裝設計將龐大的雷達陣面高度集成化、輕薄化,多目標跟蹤能力與抗干擾性能獲得質的飛躍。
346C雷達具備單一陣面同時執行搜索、跟蹤、火控和電子戰四重任務的強悍能力。而美軍最新的伯克III級驅逐艦,通常需要SPY-6雷達再加兩部輔助雷達才能實現同等功能。
一面是服役二十載、通過升級融入新體系的“中華神盾一號艦”,一面是搭載全球頂尖雷達、引領技術潮流的萬噸大驅。兩者同框,勾勒出中國海軍裝備發展的清晰脈絡——不棄舊器,銳意創新,小步快跑,體系制勝。
蘭州艦的“低調升級”模式,絕非孤例。它精準折射了中國海軍在大規模建設時期的獨特發展哲學。
對于像蘭州艦這樣平臺底子好、仍有較長預期服役壽命的主力艦,采取適度、高效、快速的升級策略,聚焦于提升其與海軍最新作戰體系的融合能力,而非不計成本地追求硬件指標的全面領先。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既能有效延長寶貴主戰艦艇的服役周期,維持艦隊規模優勢;又能將主要資源和船廠產能,集中用于更新銳、平臺潛力更大的055型及其后續型號的批量建造與升級上。
如同中國軍工近年對其他老艦實施的大修升級方案,核心思路是基于現有成熟裝備和方案,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以最小改動獲取最大戰斗力提升。
這種“寶刀微磨,鋒芒更盛”的智慧,確保了海軍戰斗力的穩步攀升。當外界目光被不斷下水的新銳巨艦吸引時,這些經歷“內力重生”的老兵們,正以嶄新的姿態,與后輩們一同犁開深藍的波濤。
服役二十載的蘭州艦靜靜錨泊在軍港,流線型的艦體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光澤。外表波瀾不驚,內里卻已脫胎換骨。協同交戰系統的數據鏈如無形神經融入海軍作戰體系,鷹擊-21導彈潛伏在通用垂發單元內。
這艘老艦的靜默升級折射出中國海軍裝備發展的深層智慧:不盲目追求硬件參數的登峰造極,而是以體系賦能為核心,讓每一艘戰艦都成為作戰網絡中不可或缺的節點。
當新下水的055B型萬噸大驅搭載著世界頂尖的氮化鎵雷達駛向大洋,升級歸來的中華神盾艦正以嶄新姿態巡弋海疆。
新老戰艦在遼闊海天間共同書寫著中國海軍的未來——它們既是藏鋒于鞘的利刃,亦是百煉成鋼的堅盾,在深藍航道上刻下屬于這個時代的壯闊航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