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從“顛覆者”轉到“務實改良者”。
7月17日,有網友曬視頻稱在西湖夜游時偶遇騎車的馬云。
馬云出現在公眾視野,是件好事。更標志性的事件是幾個月前,他出現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
經過一番后腦勺識別大賽,大家終于看到了馬云的正臉。
沒錯,看見馬云了。
馬云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中的第一排坐席,既是其個人影響力的延續,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生態變遷的縮影。
盡管馬云自2020年外灘演講風波后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其始終通過參與阿里內部授課、鄉村教師計劃、農業公司創業等方式保持存在感。此次座談會的高調亮相,標志著其從“幕后導師”向“臺前意見領袖”的回歸。
參會名單中,馬云與任正非、雷軍等企業家同列第一排,他們都是民營經濟的“精神圖騰凸顯其作為中國互聯網經濟“初代目”的標桿意義。
馬云的存在傳遞出“中國民企仍需老將定軍心”的信號。
馬云的職業生涯,是一部理想主義與現實規則碰撞的啟示錄。
他早年以“風清揚”自居,將武俠文化融入阿里管理,倡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甚至因制止偷井蓋事件被媒體塑造成“平民英雄”。
但“金庸式理想主義”的巔峰與困境很快降臨。外灘演講事件暴露其理想主義與監管框架的沖突。他批評傳統銀行“當鋪思維”,卻未預見金融監管對螞蟻集團上市的重擊,最終被迫退隱。
他也從“顛覆者”轉到“務實改良者”。
馬云坐席第一排的象征意義,遠超一場普通會議——這是對“企業家如何與時代共舞”的終極叩問。
那個曾自比風清揚的馬云或許已明白:江湖從未遠離,只是換了戰場。而屬于他的傳奇,仍在“退隱”與“歸來”的螺旋中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