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由綿陽公安、婦聯及多家公益機構聯合發起的“2025常態化反拐團圓行動”活動中,在DNA技術助力下,為尋親路畫上圓滿句號。
“2025常態化反拐團圓行動”第26場活動在綿陽市公安局舉行。圖片來源/綿陽市公安局
田埂尋子路,河南青年解身世之謎
“兒啊,這些年我們找得好苦!”云南昭通的解天能、胡國英夫婦跪地緊抱兒子王兵(化名),淚水浸透衣襟。1998年10月,他們在昆明宜良縣打工時,出生半個月的二兒子在出租屋內失蹤。因未及時報警,夫妻倆輾轉多地苦尋無果,僅靠一塊襁褓布維系希望。
2024年,解天能通過網絡聯系到綿陽胡祥雨工作室。民警遠程指導采集血樣后,2025年5月,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辦在刑偵總隊組織全省打拐專項比對會戰。期間,經工作室參戰民警胡祥雨研判:河南省鄭州籍人王兵(男,1999年出生)與胡國英夫婦DNA信息高度疑似具有親緣關系,隨即通過部協作平臺指令河南警方再次采集王兵血樣加做位點入庫。
今年6月9日,經“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河南警方采集的王兵(化名)血樣與綿陽警方采集的云南籍胡國英夫婦血樣所檢DNA符合三聯體遺傳標記,具有生物學遺傳關系。
王兵(化名)和母親緊緊相擁。圖片來源/綿陽市公安局
“養父母待我如親生,但血緣紐帶割不斷。”26歲的王兵(化名)坦言,今年6月他接到胡祥雨警官的一通電話,警官關于身世的詢問讓他困惑不已,繼而又想起兒時鄰居的玩笑話——“你是抱回來的”。
“這些曾被當作是戲言的話語,在胡警官嚴肅的語氣中突然變得真實起來。”王兵(化名)猶豫再三,終于鼓起勇氣詢問父親,父親沉默良久,眼眶泛紅地告訴他,“我是他們當年從縣城抱回來的。那時我才幾個月大,瘦得皮包骨頭,卻睜著一雙有神的眼睛。”
這個突如其來的真相讓王兵腦中一片空白。他告訴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起初他因愧疚而猶豫相認,直到同為尋親者的河南老鄉余波勸解:“不見一面,遺憾終生。”
王兵(化名)得知了父母尋找他的經歷。當年父母在宜良縣幫人開荒種地,因看他睡得正香,怕他受涼不忍心帶他去地里,就把他獨自留在出租屋里。臨走前,母親特意把被子掖得嚴嚴實實。誰知,父母回到出租屋時,卻發現床上空空如也,父母發瘋似地沖出門,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可誰都說沒看見陌生人,更沒聽見孩子的哭聲。
解天能夫婦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打聽,逢人就問,可孩子始終杳無音信。那些年,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干活心不在焉,吃飯食不知味。無數個夜晚,母親抱著他的襁褓默默流淚。
團圓儀式上,王兵(化名)用雙臂緊緊抱住情緒激動的父母親,一邊用哽咽的語氣安撫道:“爸媽,我回來了,這些年你們辛苦了,我現在過得很好,你們別傷心!”
謊言拆穿,貴州母親終見“被接走”的兒子
“媽媽對不起你!”55歲的張英(化名)緊緊摟住兒子林文起,愧疚與思念化作泣不成聲。1988年8月,貴州遵義的張英(化名)生下兒子何運軍,半年后丈夫外出謀生,留下她和兒子在村里生活。1989年,張英(化名)經人介紹赴河北務工,將10個月大的何運軍交由丈夫家人撫養。一年多后回家,被丈夫家人告知孩子已于1990年9月莫名失蹤。
張英(化名)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她在河北被騙到黑心工廠上班,曾多次托同村的人幫忙寄信給丈夫,請求他來接我,但始終杳無回音。某天,張英(化名)趁著夜色偷偷逃走,四處輾轉,幾年后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并在河北安了家。
1991年,張英(化名)以回娘家的名義重返貴州,她在家對面徘徊了兩天,卻始終沒見到任何人影。十多年后,她再次回到貴州,謊稱是孩子姨媽找到兒子的奶奶。奶奶的回答讓她如遭雷擊:“孩子被他媽媽接走了。”她托中間人尋找丈夫,對方卻不肯透露丈夫的聯系方式。這些年來,張英(化名)一直在尋找孩子的下落,卻始終沒有音訊。
張英(化名)緊緊捧住兒子的臉。圖片來源/綿陽市公安局供圖
與此同時,遠在江蘇上班的林文起也在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從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林文起回憶,每當他問起自己的來歷,得到的答案卻各不相同,有人說:“ 你是被撿回來的”,有人說:“你是從河里撈上來的”,而姑姑則直接告訴我:“你是被抱養回來的”。
這些矛盾的答案,像迷霧一般籠罩著林文起的心頭。但養父母待他很好,也讓他并未過分糾結。直到他自己為人父之后,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讓他開始思考——“我的根在哪里?我的親生父母是誰?他們是否也在找我?”
2024年7月,林文起采集血樣做了祖籍分析,結果顯示其可能是來自貴州,但當時并未比對成功。2025年初,他偶然刷到了胡祥雨警官的視頻,看到了許多尋親成功的家庭。他再次采血并郵寄給了胡警官,5月便得知親生父母找到了。
胡祥雨介紹,今年5月,在全省打拐專項比對會戰期間,他們研判發現貴州省遵義市公安機關采集的張英(女、貴州人)DNA信息與林文起高度疑似具有單親親緣關系。之后他們聯系貴州警方共同展開調查。
5月底,川貴警方按照公安部指令要求再次采集雙方當事人生物樣本進行二次親緣關系復核認定及核查反饋。6月10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確認:貴州人張英(化名)與江蘇人林文起符合單親親緣關系遺傳標記,具有母子關系。
“當了父親才懂血脈牽掛。”林文起輕撫母親后背,“現在我有兩個家,會好好孝順兩邊父母。”
據綿陽胡祥雨工作室統計,2025年1至6月,已接受求助5500余人次,通過生物樣本比對成功找回89名失蹤兒童,舉辦26場認親儀式。省廳打拐會戰期間,新技術深度應用單月即破獲積案58起。
“每一組DNA數據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重生。”民警胡祥雨表示,公安將持續推進“團圓行動”,讓科技溫度穿透時間迷霧,照亮更多尋親之路。
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