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IFCII
2025年6月19日至6月20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昆山杜克大學聯合主辦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亞太區域可持續金融圓桌會議” 在蘇州召開。
作為亞太地區可持續金融領域兩年一度的重要盛會,本次會議以“綠色金融賦能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政策制定者、金融機構領袖、學者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凈零金融機構、混合融資、公正轉型、普惠金融等前沿議題與最佳實踐。
中國普惠金融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負責人胡煦受邀參加專題討論,與秦農銀行董事長李彬、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授信管理部處長張明哲、UNEP FI銀行業聯席負責人Puleng Tumelo Ndjwili-Potele以及UNEP FI公正轉型專家 Aaron Cantrell、探討如何通過負責任銀行原則促進?融健康與包容性發展。
在圓桌討論中,胡煦介紹了普惠金融在構建包容性經濟中的作用,并通過數據揭示了當前弱勢群體面臨的金融挑戰。
文明的尺度在于如何對待最弱勢群體
"衡量文明的尺度,是看它如何對待最弱勢的群體。"胡煦在發言中指出,就中國而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的差距。構建包容性社會,最應該關注的是鄉村居民,包括仍然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到大城市謀生的農民工群體以及新市民。
這一群體與低收入家庭、靈活就業人群、小微經營主體高度重合,也正是傳統金融行業服務覆蓋不足、普惠金融最為關注的群體。
基礎金融服務取得顯著成就
胡煦介紹,經過10多年發展,中國在基礎金融服務可得性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銀行賬戶普及率大幅提升:成年人銀行賬戶擁有率已達90%,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而2011年這一比例僅為64%。
數字支付成為主流:為民眾帶來極大便利。
弱勢群體面臨兩大典型挑戰
CAFI過往的研究發現,鄉村居民、低收入人群、靈活就業者等群體存在兩個典型特征:
收入波動性大
2021-2022年,CAFI研究團隊在中國首次使用方式對197戶家庭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調研。結果顯示,被跟蹤家庭的月收入波動性比美國中低收入家庭高1.5倍。
財務韌性較差
CAFI研究團隊2022年針對靈活就業人群開展的調查回收了23萬份問卷,最終有效樣本186,205份。研究發現:
入不敷出:40%的靈活就業人員最近三個月入不敷出
應急儲蓄匱乏:超四分之一靈活就業者應急儲蓄無法支持一個月開支,70%儲蓄無法支持三個月以上日常開支
保險覆蓋有限:接近23%的靈活就業者沒有任何保險
金融產品意義重大
胡煦強調,針對弱勢群體收入波動性大和韌性差的特點,信貸產品可以發揮平滑消費的重要作用。雖然這些群體很難擁有信用卡,但過去10多年信貸市場涌現的新機構服務下沉客群,有效提升了他們的信貸可得性。同時,保險產品對于提升這類群體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樣關鍵,有助于增強他們面對失業、疾病、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的韌性。
THE END
轉載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眾號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