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俄烏前線風聲鶴唳。德國國防情報局最新披露:東線部分戰區集結兵力已超130萬人。聯合國秘書處警告,烏克蘭人道危機或將再度升級。普京“60天通牒”震撼全球。
中方一舉一動,牽動全局。美歐、俄烏、朝鮮、上合組織,所有力量都在加速集結。全球資本瞬間波動,能源市場神經緊繃。一個事實無法回避——東歐戰云壓境,全球新一輪地緣博弈已然開啟。
“三路閃擊”與前線失衡
7月初,美俄高層電話后,克里姆林宮突然傳出“60天總攻”消息。德國媒體披露俄軍最新作戰計劃,顯示俄軍將在蘇梅、波克羅夫斯克、第聶伯羅三線同時發起進攻。俄方前線集結13個整編師,兵力超30萬,局部兵力總和可能突破130萬。
蘇梅方向,俄軍北方集群按兵不動20余天,出其不意拿下關鍵農場。皮薩列夫卡據點只剩2公里。烏克蘭為此增援5萬主力,試圖反攻金德拉蒂夫卡交通樞紐,維系防線完整。白俄羅斯方向兵力被抽調,俄軍如借道南下,烏克蘭“拆東墻補西墻”,防線極易遭遇致命打擊。
第聶伯羅方向,兩路俄軍裝甲部隊正合圍新巴甫洛夫卡鎮,一支離州界8公里,另一支沿H-15公路推進。烏軍被壓縮在倒三角突出部,撤守兩難,若死守,恐重演阿夫杰耶夫卡式全軍覆沒。
波克羅夫斯克方向,俄軍中部集群趁大霧突襲羅丁斯科耶,拿下城東工業區。若補給樞紐失守,烏軍或將被圍殲或冒險突圍。俄軍戰術調整明顯,“農村包圍城市”“切斷補給線”成為主流打法,已不再是簡單的正面強攻。
彈藥、外援與消耗戰
與前線攻防同步升級的,是后方資源輸送與外部支持。韓國媒體披露,朝鮮已向俄軍輸送1200萬發炮彈,相當于俄軍去年全年消耗量40%。外媒稱,朝鮮可能派遣3萬士兵協助俄軍守衛后線,釋放俄軍主力投入前線。
俄軍彈藥庫存已達基準值1.2倍,導彈與無人機儲備分別提升50%與100%。俄軍自有后勤體系滿負荷運轉,前線供應充足。伊朗制“見證者-136”無人機每月產量超千架,大量用于飽和攻擊,消耗烏軍昂貴的防空系統。每架無人機成本2萬美元,攔截用愛國者導彈需400萬美元,消耗比極為懸殊。
7月13日,俄軍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摧毀烏軍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暴露西方裝備在高強度沖突中的短板。俄軍對烏導彈襲擊強度較三年前增長近百倍,單日可發射700余枚導彈,烏軍空軍每天需多次升空攔截,飛行員極度疲勞。
美歐援烏困境與俄烏核風險激增
美國與北約持續加大對烏軍事援助。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俄經濟與軍事雙重施壓,向烏克蘭提供“能打到莫斯科的遠程導彈”,計劃通過北約間接轉交。美方追加5億美元軍援,并推動北約國家“50天援烏大作戰”。德國、英國等國響應,德國防長親自推動聯合防空彈藥援烏。
德國庫存愛國者導彈僅剩六套,北約軍火庫存普遍告急。拜登政府加快消化635億美元援烏資金,但美國內部對援助持續性存在分歧。美國共和黨已釋放信號,特朗普上臺后或將大幅削減對烏援助。
歐盟內部同樣矛盾。德國、法國等主要經濟體軍火庫存告急,德國甚至拒絕追加愛國者系統。波蘭建議向烏派維和部隊,美方興趣不大,北約意見分裂。烏克蘭西部鐵路樞紐若失守,西方援助物資難以進入前線,烏軍將面臨嚴重補給危機。
核風險同步上升。俄方多次聲明,若國家生存遭遇根本性威脅,不排除動用核武器。美國遠程導彈計劃被莫斯科視為“紅線”,普京強硬表態,俄烏沖突演變為“核陰影下”的對抗。北約在波蘭部署核戰機,俄將戰術核武器調往白俄羅斯,歐洲安全局勢驟然回到冷戰陰影。
“極限施壓”下的中國角色
拉夫羅夫7月13日結束朝鮮訪問后,火速前往北京,參加上合組織外長會。此次訪問表面上為多邊外交,實則是俄方與中國“戰略對表”。面對美方加碼制裁與軍事壓力,莫斯科極需明確中方底線,維穩后方大局。
2024年中俄貿易總額突破2400億美元,80%以本幣結算。中俄能源合作、本幣結算、上合組織機制共同推動“去美元化”,美國金融制裁效力明顯下降。中國擁有華為5G、大疆無人機等高科技產品,俄羅斯軍工企業高度關注。中俄正試圖打造一個可抗衡西方制裁的平行體系。
中國明確不直接介入俄烏戰爭,堅持勸和促談,倡導多邊合作。聯合國、上合組織等多平臺下,中國始終主張和平解決危機,反對任何單邊霸權和極限施壓。中國的戰略克制與和平主張,在國際社會中獲得高度評價,被視為影響俄烏走向的關鍵變量。
前線消耗戰升級與烏克蘭困境
烏克蘭防線持續承壓。7月20日,烏軍無人機襲擊莫斯科,俄軍緊急攔截,防空警報徹夜拉響。同期,烏軍反擊擊落185架俄軍無人機,北斯洛博然斯克與庫爾斯克方向激烈交火。澤連斯基提議與普京重啟談判,俄方未有回應,軍事與外交“雙線賭局”愈發膠著。
烏軍既要應對俄軍三路進攻,還要擔心西方“斷供”風險。美國、德國、法國、波蘭等國軍火庫存告急,援助難以為繼。烏克蘭西部邊境也遭受俄軍無人機襲擾,局勢愈發緊張。
武器消耗戰進入白熱化階段。俄軍以低成本無人機消耗烏軍高成本防空彈藥,烏軍“愛國者”系統頻繁被擊穿,補給線岌岌可危。烏克蘭西部鐵路樞紐若被俄軍切斷,西方援助物資將被堵在邊境,前線失血風險驟增。
俄烏沖突已不再是地區性摩擦,而成全球性大國博弈核心場域。多方援助與制裁、無人機與導彈消耗戰、“核武紅線”與戰略威懾交織,局勢高度不確定。各方“極限施壓”與“極限防守”下,沖突升級與失控的風險同步提升。
中國立場和行動成為影響俄烏局勢的關鍵。中國堅持不選邊、不拱火,積極推動勸和促談,倡導合作共贏。中國通過上合組織等平臺加強多邊協作,力爭為局勢降溫。全球期待中國在和平斡旋與危機管控中的積極作用。
當前,西方持續向烏克蘭輸送軍火并“煽風點火”,俄方則加大攻勢并強化核威懾。和平窗口正在收窄,任何誤判都可能將東歐全面推入更大沖突。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22 08:05:俄總統新聞秘書:俄烏雙方備忘錄草案立場截然相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