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愛勇
千古西遼河畔,法治新風拂面。7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第三屆西遼河文化節開幕現場,科爾沁分局女警普法分隊創新推出“數字人偶代言+互動體驗普法”模式,將法律宣傳融入文化盛會,以“柔性服務”織密平安防線,成為節日里一道獨特的“法治風景線”,為文化節注入“平安底色”。
普法“攤位”成文化節打卡點 法治宣傳“活”起來
“原來大麻葉長這樣呀!”在文化節主會場取票處東側,女警普法分隊打造的“普法地攤”“警示空間”前,民警正向前來打卡的演員遞上印有法律知識的宣傳禮包,在“法律代言墻”處眾多市民手持反詐、禁毒等主題的公安宣傳畫報在此拍照打卡,通過互動形式深化普法宣傳效果。此次活動設置的普法地攤、警示空間、法律代言墻三大互動板塊,通過“真實數據解讀+鮮活案例演示+實用物品發放”的方式,將反電詐、民法典、禁毒、反邪教、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轉化為群眾易懂的“生活指南”。
活動當日,“攤位”接待市民咨詢超20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5000余份,成為文化節最受歡迎的“法治打卡點”。
數字人偶“對話”青少年 普法教育“潮”起來
“在人多的地方要跟緊媽媽呀!”活動現場,兩米高的數字人偶“牛小盾”正與孩子們互動,憨態可掬的形象瞬間吸引了數十名青少年圍觀。一旁的“馬小安”則手持平安通遼、平安科爾沁微信公眾號,關注者可獲得警察小熊。
“傳統普法安全宣傳有時略顯嚴肅,青少年接受度不高。”女警普法分隊發起人韓玲玉介紹,此次將通遼公安的數字人偶亮相,正是希望通過科技手段打破年齡壁壘,讓法律知識“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數據顯示,僅開幕式當天,“牛小盾”“馬小安”互動量超500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60%,成為普法宣傳的“流量擔當”。
柔性普法編織文化安全網 平安建設“實”起來
從文化節的創新實踐到日常的點滴深耕,科爾沁女警普法分隊自2023年成立以來,始終以“柔性普法”理念守護一方平安。這支由28名平均年齡32歲的女警組成的隊伍,充分發揮女性親和力強、溝通細膩的優勢,構建起“校園+社區+鄉村+商圈”的四維普法矩陣。
在校園,她們化身“警察媽媽”,增設警察媽媽信箱88個,開展“法治護航成長”系列活動,全方位多舉措推進法治建設進校園,走進42所中小學,覆蓋師生3萬余人;在鄉村,她們趕大集、進牧戶,講解土地糾紛、贍養義務等法律知識,化解矛盾糾紛130余起;在商圈,她們創新“普法直通車”模式,在萬達廣場等場所設立流動宣傳站,開展反詐宣傳26場,幫助群眾避免經濟損失超50萬元。
科爾沁女警普法分隊將進一步以“傳統+科技”“嚴肅+趣味”的創新實踐,讓法治宣傳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