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老鴉山一戰的慶功大會上,紅三軍團的氛圍卻顯得異常凝重。
借著在戰場上積攢的怨氣,將士們直接將這場祝捷大會開成了批評大會。
其中,情緒最激烈的當屬張愛萍將軍,他直接當眾指著老領導黃克誠怒斥道:就是你們見死不救!
彭老總也越聽越生氣,最后竟直接調走了兩員愛將……
戰場上的友誼
別看張將軍對黃將軍如此義憤填膺,但在此之前,兩人其實是一對親密無間的戰友,關系非常好。
兩人雖然出生地不同,一個是四川達縣人,一個是湖南永興人,但他們卻有著極其相似的革命經歷。
他們都曾在家鄉從事過秘密工作,后來國內形勢發生巨變后,他們也幾乎是同一時間到上海尋找黨組織,后來也都被調到中央蘇區工作。
之后,黃克誠便一直待在紅三軍團,歷任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還曾代理過軍團政治部主任,可以說深受軍團長彭老總的看好。
而張愛萍呢,他起初一直在基層做宣傳工作,曾參與了少共國際師的創建工作,并在少先隊刊物上發表了大量進步文章,宣傳革命思想。
所以,彼時的兩人雖然沒多少交集,但他們同樣都在從事政工工作。
直到1934年,張將軍從紅軍大學畢業后,被調到紅三軍團,兩人才認識。當時他擔任第四師12團政委,成為了黃克誠的部下。
長征開始后,他們更是成為了搭檔,黃克誠擔任紅四師政委,而張愛萍則擔任了紅四師政治部主任,兩人正式開啟了合作之旅。
至此,兩人才終于熟絡起來。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他們相互扶持,并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2月時,第四師行軍到湖南通道縣境內,暫時駐扎在了一處苗寨中。
彼時周圍依舊有敵人神出鬼沒,為了以防敵人偷襲,眾人時刻保持著警惕。但即便如此,意外還是發生了。
一天晚上,黃克誠所居住的屋子忽然竄起了火苗,而且火勢越來越猛。一直關注敵人動向的張愛萍當即發現了這一情況,立馬帶著人過去救援。
結果,等他趕到屋門口時,卻發現黃將軍竟然還靜靜地坐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什么。并且不管張如何呼喊,對方都沒有反應。
張愛萍心急如焚,當即命令警衛:你們趕緊把政委抬出去!
警衛聽令后,當即沖進火海,不由分說將黃將軍架了出來。這時,黃克誠才開始揮舞著雙手掙扎起來:“我的眼睛呢?我的眼睛呢?”
張愛萍也聽清楚了,他不覺又好笑又好氣道:“命重要還是眼睛重要?都什么時候了,還顧著你的眼睛!”
等脫離危險后,黃將軍睜著兩顆不聚焦的眼睛說,當然是眼鏡重要了,沒眼鏡怎么打仗!
黃將軍是個高度近視,沒有眼睛的話便和盲人無異,所以軍中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為“黃瞎子”。因此,對于黃將軍來說,眼睛就相當于他的命。
張將軍也明白這一點,待形勢穩定后,他便立即到鎮上給他買了一副眼鏡過來。
“重見光明”后,黃克誠對他也是萬分感激。若不是對方,自己可能早就沒命了。
在后來的戰斗中,張將軍便一直刻意照顧黃將軍。有大仗的時候,他也堅持不讓對方上前線,生怕他因為眼鏡掉了而遭遇什么不測。
所幸,在他的一路關照下,黃將軍雖然幾次遇到了危險,但總是能化險為夷。
不久,中央為了更好地指揮部隊,在扎西進行了改編:取消了師一級建制,以團為單位展開戰斗。
而黃、張兩人也被調到了不同的崗位,黃克誠擔任十團政委,張愛萍則擔任十一團政委,開始配合作戰,共同殲敵。
一開始兩人十分默契,總是能在對方陷入險境中拉對方一把。然而,到了1935年,兩人卻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劇烈的沖突。
怒火叢生的張將軍
那時在毛主席的出色指揮下,我軍一改往日的頹勢,開始取得節節勝利。
在二渡赤水中我軍更是連戰連捷,先是奪取了婁山關,又再度攻占了遵義城,將王家烈部隊打得無力還擊。
老蔣收到戰報后怒不可遏,當即命令附近的吳奇偉部隊前往遵義支援。
吳奇偉收到命令后,率先對駐守在老鴉山左翼的紅十一團發起進攻。
敵軍火力強大,兵力充足,進攻勢頭異常迅猛。而十一團經歷連日行軍和作戰,早已疲憊不堪、彈藥告急,哪里是敵人的對手。
戰士們在擊退了敵人幾次進攻后,體力和彈藥已經消耗嚴重,可敵人還是在源源不斷地繼續沖鋒。
張愛萍焦躁不已,考慮到黃克誠的十團就守在老鴉山頂上,他便親自跑了上去,請求老戰友派兵從側面出擊一下敵人,緩解一下十團的作戰壓力。
然而,黃將軍聽后卻想也沒想便拒絕了。他表示自己的任務就是守老鴉山頂,絕不能動一兵一卒。
張愛萍沒想到老戰友這樣不近人情,在罵了幾句后便氣沖沖地跑下了山,繼續指揮部隊作戰。
其實到這時,十一團已經是硬抗了。在短短幾個小時內,便有六位營長犧牲,全軍更是銳減了一半。
結果就在這時,敵人先沉不住氣了。見左翼難以攻克,他們便忽然調轉槍口,向老鴉山頂峰發起進攻。
敵軍這次仿佛下了背水一戰的決心,調集了所有炮火開始朝著主峰猛攻,硬生生削去了一塊山頭。
最終,十團因為傷亡過大而被迫撤離陣地,十一團也因為之前消耗太多無法救援。
坐鎮后方的彭老總得知老鴉山失守后火冒三丈,當即將陳賡的干部團和彭雪楓的十三團都用上了。
在兩支部隊的英勇奮戰下,我軍總算是成功將敵人殲滅,并將老鴉山搶了回來。這也是我軍長征以來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
但這次大捷卻并未給將士們帶來太多喜悅,紅三軍團的慶功會更是開成了批評會。
黃將軍的苦衷
其中怒氣最盛的當屬張愛萍將軍,他直接指著黃克誠道:“你就是見死不救!”
想到十一團犧牲的那些將士,他只覺得心疼不已。
一旁坐著的彭老總也越聽越生氣,當即表示紅三軍團就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
隨后,他便直接將十團團長張宗遜派去了炊事房,將黃克誠派到了連隊。
不過等過了幾天,張愛萍氣消了并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后,他才明白,黃將軍當初并不是“見死不救”,只是他自己也有苦衷。
原來在十一團受到重創時,十團也被敵人一部分兵力壓制著。當時團長張宗遜和參謀長鐘維劍都上了前線,兩人一個重傷,一個犧牲。
就連黃克誠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帶著兩個班作為預備隊守在山頭。
張將軍過來請求支援時,張宗遜正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情況也很危急。沒有他的命令,黃克誠也不敢動一兵一卒。
況且當時紅一軍團也傳來消息說,敵人馬上就要支撐不住了,他以為紅一十團再堅持一會兒就行了,卻不想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但即便有再多理由,在面對戰友的指責,以及上級的訓斥時,黃將軍也沒有為自己辯駁一句,而是將錯誤都攬在自己身上。
所幸,彭老總也看出了其中的緣由,沒多久便將他倆調回來了。
后來,經過彭老總在中間調解,黃、張二人也互相理解了對方的難處,他們的關系總算是恢復如初了。
等到了抗戰時期,擔任新四軍三師師長的黃克誠還特意將張將軍調到身邊,讓他擔任副師長,協助自己作戰。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張將軍性子急,連上級都頂撞過,況且他們之前還發生過不愉快,以后一起作戰難免會產生沖突。
但黃克誠卻表示:“我要的就是敢與上級拍桌子的搭檔!”
他認為自己雖作為師長,但卻體質弱、高度近視,作戰時也過于謹慎,不能很好地選擇戰機,有張將軍在一旁提意見,也能彌補他這些缺點。
就這樣,兩人再次開啟了搭檔之旅。而此時身經百戰的兩人,也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年輕氣盛,成長為了一名成熟的將領。
在戰場上,他們默契配合,打出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役,為抗日勝利作出了顯著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