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今日是大暑。大暑節氣濕熱交蒸,易出現疲勞、頭身困重、食欲不振等問題,要注意防暑降溫,避免暑邪侵襲。飲食上,應以清熱解暑、健脾祛濕、益氣養陰為主,適當多吃冬瓜、綠豆、芡實、蓮子、南瓜、薏米等。
【大 暑-節氣時間】
2025年7月22日 21:29:11
農歷 乙巳年 六月廿八
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大暑時節氣候炎熱潮濕,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易引發“暑濕夾熱”體質。汗斑、毛囊炎、曬傷等皮膚屏障受損,對皮膚的健康也是挑戰。中醫認為此時人體容易“傷津耗氣”,需要“清熱解毒、健脾祛濕、養陰潤燥、益氣固表”,特別是養護皮膚。
起居調攝
大暑
避暑防濕:避免正午外出,外出時戴遮陽帽、穿淺色透氣衣物。居家通風,空調溫度控制在26℃左右,福建夏季濕度大,必要時可使用除濕機。
夜臥早起:順應陽氣旺盛,晚睡(夜間可稍晚睡“不超過23點”)早起(6點左右),晨起適當活動助陽氣升發,午間小憩30分鐘補養心氣。
需防陰暑:避免直吹空調,常備薄衫防“陰暑”(寒濕侵襲)。大汗后忌立即沖涼或飲冰水,避免寒邪內侵引發頭痛、腹瀉。
運動養生
大暑
時間:清晨6-7點或傍晚17-18點,避開烈日時段。
強度:大暑時節,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出汗過多,損傷陽氣。可選擇一些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等。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到1小時左右,以微微出汗為宜。
踮腳養心法:雙腳并攏,緩慢踮腳尖再落下,重復20次,刺激足少陰腎經,引火歸元。
情緒調節
大暑
中醫認為“暑氣通于心”,高溫易致心煩氣躁,可練習靜坐冥想、聆聽舒緩音樂或閱讀靜心。避免“情緒中暑”,減少爭執,多與親友交流,保持心境平和。可佩戴芳香類香囊,如茉莉、薄荷、玫瑰,以清心寧神。
飲食調攝
大暑
飲食原則
清熱解暑:大暑時節,天氣炎熱,應多吃一些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苦瓜、黃瓜、冬瓜、西瓜等。
祛濕健脾:福建夏季氣候潮濕,暑濕之氣容易困脾。因此,要多吃一些具有祛濕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實、白扁豆、山藥等。
補充營養:大暑時節,人體出汗較多,會損失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因此,要注意補充營養,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奶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推薦食材
清熱祛濕:冬瓜、薏米、綠豆、苦瓜、荷葉。
健脾益氣:山藥、蓮子、芡實、茯苓。
滋陰生津:百合、銀耳、石斛、鴨肉。
少食:冰鎮飲料(傷脾胃)、辛辣燒烤(助濕熱)。
藥膳推薦
石斛麥冬茶
【原料】石斛10克、麥冬10克、烏梅3顆、冰糖少許。
【制法】材料加水煮沸后轉小火煮20分鐘,代茶飲。
【養生功效】滋陰生津、益氣解渴,緩解夏季口干舌燥、疲勞乏力。
四神豬肚湯
【原料】豬肚1個,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各20克,老酒適量,生姜5片。
【制法】豬肚處理干凈后切條,與藥材同燉1.5小時,加老酒去腥提香。
【養生功效】健脾祛濕、增強消化,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
綠豆百合陳皮飲
【原料】綠豆50克、百合30克、陳皮5克、冰糖少許。
【制法】綠豆煮至開花后加百合、陳皮再煮10分鐘,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養生功效】滋陰安神,緩解暑熱心煩、失眠多夢。
青橄欖鮑魚湯
【原料】青橄欖8顆、鮮鮑魚3只(連殼)、瘦肉100克、無花果4顆。
【制法】橄欖拍裂,鮑魚刷凈留殼;將所有材料加水燉煮1.5小時,加鹽調味。
【養生功效】清熱利咽、平肝潛陽。緩解高溫導致的咽喉腫痛、煩躁頭暈。
白茶烏梅飲
【原料】白茶5克、烏梅3顆、薄荷3克、蜂蜜適量。
【制法】白茶與烏梅、薄荷用冷開水浸泡4小時,飲用前加入蜂蜜,可加冰塊。
【養生功效】生津止渴、疏肝解郁。用于暑熱傷津引起的口干煩躁。
來源: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
一審:陳素玲、陸順意、曾茂貴
二審:黃新珠
三審:寧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