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5年7月20日,北京]在7月22日世界腦健康日到來之際,以“科技創新助力精準腦健康管理”為主題的2025年腦健康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由國家衛健委指導,中華醫學會、中國腦健康行動專家委員會、上海醫學創新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
大會緊扣2025世界腦健康日主題“全生命周期的腦健康”,圍繞腦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與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推動從兒童腦健康、心理與精神、認知障礙、前沿科技及臨床轉化、以及腦健康相關政策等多個方面的融合,加快構建腦健康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助力提升我國腦疾病診療與防控的整體水平。大會特邀國內外該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聚焦全球最新研究動態展開交流,設立各主題論壇,從多個角度展開13個專題會及討論。
大會開幕致辭
中國腦健康行動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代表大會組委會致歡迎辭。
四大慢病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做重要講話。自2022年7月22日世界腦健康日中國腦健康行動正式啟動以來,圍繞腦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腦健康知識傳播、危險因素干預、精神心理評估、認知風險預測與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尤其是關注腦健康行動生態的打造,聚焦“一小一老”重點人群,從兒童青少年心理、情感障礙、抑郁等精神心理疾患,到卒中、老年期癡呆等神經精神疾病,深入基層社區應用數智技術開展早期篩查、早期干預、科普義診,同時開展腦健康中心試點、專業人員能力提升、阿爾茨海默等相關疾病的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講話中陳竺總師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從全生命周期腦健康管理視角,推動從“疾病治療”向“源頭防控”轉變。去年國家衛健委牽頭14個部門聯合印發《應對老年期癡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今年國家衛健委等4部門聯合發布《“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為全生命周期腦健康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普及腦健康相關知識,是腦健康促進體系的基礎。要建立有公信力的腦健康科普平臺,推進腦健康教育示范城市建設,提升公民腦健康自主意識。要發揮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的作用,確立不同層級腦健康中心建設標準,建立完善腦健康監測體系,及時了解腦健康相關疾病流行情況,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的腦健康及相關疾病診療標準、臨床路徑和質控標準,提升相關腦疾病早期診斷率和治療率。
二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切實發揮科技重大專項在聚焦解決重大戰略需求的科技引領作用。加強四大慢病重大專項和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專項的協同,部署攻關任務,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政策支持體系、促進跨學科協作,研究并完善符合國情的腦健康相關慢病診療體系,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腦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時,要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堅持臨床價值導向與需求驅動相結合,引導產業資本投入,推動藥品、器械及技術領域創新升級,縱向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橫向融合多方生態體系,為腦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推動AI賦能腦健康相關慢病防治領域應用。以AI技術之“智”賦能腦健康之“治”,整合遠程監測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等構建腦健康相關慢病風險預測、早篩早診、精準治療的全程管理系統。通過AI應用推動城鄉慢病管理同質化,彌合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為完善我國腦健康相關慢病防控體系貢獻實踐經驗。
大會報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在題為《從腦健康到腦經濟》的主旨報告中,結合2025年世界腦健康日主題“全生命周期腦健康”的理念,闡述當前腦部疾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呼吁關注腦經濟,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勞動力下降、創新放緩、經濟停滯等系列問題。根據2025年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就業報告、麥肯錫健康研究所相關研究,優先考慮腦資本的重要性已凸顯,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是腦資本。與此同時,從腦健康、腦技能、腦資本到腦經濟與新質生產力、未來經濟等發展前景相關聯。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主任、教授EdwardThomasBullmore以《Brain networks and schizophrenia》為主題,隨著遺傳學和神經影像學的證據增多,腦研究的基礎信息逐漸豐富和平衡,從而系統地探討“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接下來做什么”三個核心問題。同時,連接組學或腦網絡科學為網絡拓撲帶來了新的數學焦點,包括基于形態相似性分析的新方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網絡樞紐作為精神分裂癥的“熱點”與精神分裂癥相關基因的表達共定位,接下來要增加對大腦網絡發展的關注,GWAS與大型MRI數據相關聯,深入了解影響腦網絡發育的機制。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Jacques Touchon教授主旨報告《Photobiomodulation:An innovative solution to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通過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的病理生理學、小鼠實驗等相關內容,總結了通過恢復記憶和特定AD標志物(Abeta 1-42, p Tau)的正常化,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細胞凋亡(Bax/Bcl2)和神經炎癥(GFAP, tnf α, IL-1 β, IL-6)證明了神經保護作用。這一作用可能涉及多種機制,包括線粒體水平的細胞色素團直接激活和腹部暴露產生的間接效應。基于RGn53裝置的治療顯著影響aβ25-35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失調;某些細菌類群的頻率似乎部分逆轉為健康狀態,提示對腸腦軸有積極影響等相關結論。
北京天壇醫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在題為《腦機接口臨床研究》的主旨報告中,闡述腦機接口(BCI)是腦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創建的直接連接通路,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包括廣義與狹義BCI,揭秘腦科學的鑰匙。結合全球腦機接口領域投資變化情況、腦機接口應用領域、專家共識及法律法規,提出我國BCI較美國研究的不足與差距,后續需要通過大樣本、多中心研究、設置交叉學科加快復合性人才培養等路徑不斷完善。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初級保健和公共衛生系世衛組織合作中心主任Salman Rawaf教授以《A Healthy Ageing Starts at Birth: The Role of Early Person-Centered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為主題,分享了健康老齡化的最新研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調研,當前60歲以上的人口占比22%,在健康系統、資源使用、新技術接納中均面臨挑戰,健康老齡化即使老年人發展和維持功能能力的過程。同時,早期生活的干預對于健康老齡化也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40%的早死亡風險。因為面臨著經濟政策限制、保健服務獲取不平衡、缺乏彌補差距策略等困境,他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面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世界神經科學聯盟主席Wolfgang Grisold教授主旨報告以世界腦健康日“全生命周期腦健康”為題,闡述了腦健康概念從孕期、兒童早期、兒童期、成人期到老年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指明世界神經病學聯合會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圍內促進高質量的神經病學和大腦健康,具有倡導和教育的兩大功能。腦健康和精神健康兩者也并不是相互博弈與沖突的狀態,我們要做的是在社會功能中保持個人,共同目標是社會功能。
2025腦健康大會系列發布
本次大會有多項成果和未來規劃的發布,其中七項在主論壇的開幕式上進行了發布:
1、“一小一老”全生命周期腦健康 中國兒童腦健康中心建設聯盟&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頒證儀式
2、發布2025年度腦健康青年基金-阿爾茨海默研究基金獲得者
3、國家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培訓系列啟動
4、腦健康成果發布:Brain Health Score中文版上線
5、2025世界腦健康日百家醫療機構腦健康科普義診活動啟動
6、時代悲鴻健康公益基金捐贈支持腦健康行動
7、《Brain Health》國際期刊創刊啟動
本次大會學術環節的六個主旨報告,分別由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饒克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岳小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汪昕主持。
嘉賓討論
本次大會分別以“腦健康中心建設”和“腦健康前沿科技及轉化”為主題展開了兩場嘉賓討論。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陳曉春主持的第一場討論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江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趙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鄭華光,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書記陳旭,晉江市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醫院)院長陳銘,圍繞“腦健康中心建設”分享了經驗和體會。
第二場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李子孝教授主持,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伊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王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楊旗,源墨健康資深顧問郭彤,圍繞“疾病精準防控”主題深入探討。
專題訪談
為進一步提升公眾對于腦健康的認識,本次腦健康大會特別設置四場媒體專題訪談,邀請到國內頂尖腦健康領域專家,以“科技創新助力全生命周期腦健康管理”為核心主題,圍繞“腦健康行動整體規劃和布局”、“心理與精神健康”、“兒童腦健康”、“應對老年期癡呆精準防篩診治”四大主題,深度解讀國家腦健康行動規劃、探討關鍵領域進展與未來方向,20余家專業媒體代表參與現場交流并發表提問。
大會還組織了“臨床研究前沿與轉化”、“兒童腦健康專場”、“心理與精神專場”、“第二屆認知障礙精準防診治研討會”、“腦健康中心試點經驗——綜合腦健康中心”、“腦健康中心建設(BHC)專題會”、“前沿科技、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專題會”七大專題會,以及“CTAD中國專家會”、“政策討論專題會”、“國際期刊Brain Health編委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及“AD聯盟專題會”等專題研討會,并設置“時代悲鴻健康公益基金畫展。”
本次盛會為跨學科融合與國際合作搭建了堅實橋梁,中國腦健康行動專家委員會未來繼續與國際伙伴深化協作、與國內同道緊密同行,在總結既往腦健康行動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共同探索未來發展的新路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舞臺和“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機遇下,積極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成果,驅動腦科學研究范式變革與產業升級,為全球“人人享有腦健康”目標的實現提供方案、注入活力。
責任編輯:夢琳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