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保定軍校
保定航空的基礎——三架民用飛機
要說到民國時期保定的航空教育要從直皖戰爭說起。1920年爆發直皖戰爭,以皖系戰敗告終。直奉聯軍進占北京后,奉軍將南苑航校的飛機、航材、工廠設備及家具等,全部運往東北,并在奉天修筑東塔機場,1922年9月開辦東三省航空學校。直軍則將交通部籌辦航空事宜處存放在南口工廠,準備開辦京庫(北京至庫倫)航線的“亨得利·佩治”飛機三架運回保定。
“亨得利·佩治”
“亨得利·佩治”飛機產自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費德里克·亨得利·佩治爵士研制的大型雙引擎轟炸飛機。(現在英國人依然喜歡將大型飛機叫做“亨得利·佩治”)。“亨得利·佩治”飛機分為0-100型轟炸機和0-400型轟炸機。0-100型轟炸機承載能力在1800磅,續航能力在700里。戰斗配置包括一名駕駛員、一名副駕駛,一名瞄準員,一名炮手。0-400型轟炸機是由0-100型轟炸機改進而來。該飛機的特點在于晝夜出勤,曾是一戰中英國轟炸德國的主力。1918年一戰結束后,該型飛機轉向民航,開始承擔由英國飛往歐洲大陸的任務。1921年,中國開始引進該類型的飛機,用于民航。
1920年4月24日,京滬線的京津段試航。英國飛行員駕駛一架“亨得利·佩治”式轟炸機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機,從北京首飛天津成功,用時50分鐘。這是中國最早的航班飛行。
曹錕劉守廟建機場,成立航空隊
曹錕
曹錕在保定東郊劉爺廟(劉守廟)開辟飛機場,修建了棚廠和營房。1921年11月1日,成立保定航空隊,由敖景文擔任隊長、趙云鵬任副隊長,馬毓芳、鄧建中、趙步墀、李珉、曹寶清、陳步洲、張畫一、顧榮昌、吳經文、王鳳翔、尉遲良、鄒慶云、周郅戡、田兆霖等任飛行員。第二年冬天,即成立飛行練習生隊,有石邦藩、楊鶴霄等6名學員,隨航空隊學習飛行。這是保定最早的航空教育訓練組織機構。1923年5月,曹錕將原來飛行練習生隊擴編為航空練習班,聘請美國陸軍航空學校留學歸來的沈德燮主持教育訓練。從保定航空隊抽調五六名飛行員兼任教官,撥飛機三架用于訓練。
保定航空變成中央航空
1923年10月,曹錕當選總統,他將保定老班底的各種機構,均冠以“中央”之名。1924年4月5日,保定航空隊即擴編為中央航空司令部。4月20日,航空練習班也改為保定中央航空教練所(即國立保定航空學校),由沈德燮任所長,兼中央航空第二隊隊長,歐陽璋任教育長。
沈德燮(1895—1983),福建福州人,1913年入北京南苑航空學校,1917年畢業后赴美國陸軍航空學校(一說是英國皇家空軍學院)深造。1924年擔任保定中央航空教練所所長。1927年南下轉投國民革命軍,11月1日擔任上海航空修理廠廠長。1930年4月1日任國民政府海軍部航空處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后出任空軍第一軍區司令。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曾駕機載宋美齡、宋子文從南京飛往西安。
成功一號飛機
該飛機是上海航空修理工廠制造。廠址設立在上海虹橋機場內,沈德燮先生出任廠長。1928年,在沈德燮廠長主持下,該廠工程師饒國璋等人以法國高德隆C.59教練機作參考,制造出1架“成功”一號教練機,該機除了發動機和必要儀表等關鍵設備外,均用國產材料制造,造價共8000余元,僅為外購原機價格1/3。1929年2月23日在虹橋機場舉行命名禮,請航空署熊斌署長主持試飛典禮,并由沈德燮親自作飛行表演,飛機操作自如,動作靈敏,試飛成功。此機采用長條形散熱器,裝在機身外側及發動機后方,與高德隆C.59有別,其余外形與內部結構與原機相同。不幸的是,1932年日軍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中,該機被日機炸毀。
航空隊最初利用僅有的三架飛機開展訓練。但因飛行技術等原因,發生了中國首次發生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事故。1922年3月31日上午10時20分,保定航空隊隊員馬毓芳駕駛“亨得利·佩治”式運輸機在保定機場降落時,由于飛機進場高度過低,機尾掛住樹梢,飛機墜地起火。駕駛員馬毓芳和機上成員13人(飛行員2人)全部被燒死。
航空隊武器配備
除三架“亨得利·佩治”運輸飛機外,航空隊又配置了“維梅”、“阿弗羅”等飛機20多架。“阿弗羅-504K”是雙翼雙座教練機。大“維梅”飛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維克斯公司生產的轟炸機,大戰結束后積壓很多,經改裝后作為運輸機賣給中國。該機機長13.78米,翼展21.98米,裝有360馬力V型發動機兩臺,速度為每小時180公里,載重595公斤。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購買了40架這種飛機。為掌握大“維梅”飛機駕駛技術,1922年10月11日在清河成立直隸航空處大維梅訓練班,由趙云鵬任班長,鄧建中、李珉、尉遲良、張畫一、趙步墀、曹寶清、顧榮昌等任練習員。由英國教官帶飛學員進行改裝訓練。
保定航空教習所改名國立保定航空學校
第二次直奉戰爭時,直系將領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使曹錕下臺。馮玉祥的國民第三軍駐防保定,將保定中央航空教練所接收。國民第三軍軍長孫岳原系直系將領,接收教練所后,召集原所人員,準備盡快恢復教學和訓練。1924年12月,保定航空教習所奉北京航空署命令,改名國立航空學校,由沈德燮擔任校長。
保定航空學校遷往洛陽
1925年3月,航空署命令:保定地區受季風影響,春夏間灰沙彌漫殊不適于飛行教學,著保定航校,即將所有官生器材,暫移洛陽開設訓練。原校址房屋設備等,由本署派員暫行接收。其實,當時奉系李景林被任命直隸督辦,孫岳被任命為豫、陜、甘“剿匪”總司令,李景林索要國民第三軍駐防的保定、大名地方。當時航空署署長何遂是孫岳的老部下,為了孫岳及航空學校的面子,才下了這道命令。
航空學校將全部物資全部拆卸裝車,共裝車50多個車皮。用火車運至河南洛陽,將吳佩孚駐節洛陽時建造的繼光大樓(名廣寒宮)作為校址,同時掛起“國立保定航空學校”和“國民第三軍航空司令部”兩塊牌子。
保定航空學校從開辦到停辦,共畢業27位學員。畢業學員,在吳佩孚同國民軍作戰時,被編入聯軍航空司令部任職。直系瓦解后,這些航空人員分別到全國地方航空機構任職。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