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午后,烈日炙烤著齊齊哈爾站。股道間熱浪翻滾,地表溫度直逼53℃。接到客車即將進站的通知,齊齊哈爾站客運車間三班上水班組的工長李永軍揮揮手,給水員張立冬和趙存山立刻提起發燙的膠管,三人像聽到發令槍的運動員,迅速進入“戰斗模式”。
上水作業中的李永軍將上水管插入列車上水口 李楠 攝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站是黑龍江省西部鐵路中心樞紐火車站和重要中轉站,也是重要的列車上水站,除了對始發列車需要進行上水作業以外,還需要對中轉列車進行補水作業。
為應對暑期客流高峰,車站加開部分臨客和旅游列車,該站每日需上水的列車激增至27列,高溫使得車廂用水消耗也較往常大幅增長。最短時間三人需要在11分鐘內為6節車廂上滿水。一趟作業下來,橡膠鞋底被烤得發黏,趙存山打趣說:“鞋墊都能擰出水來。”
高溫天氣下列車注水口容易變形,李永軍及時調整上水管位置,爭取在短時間內給車廂上滿水。 李楠 攝
13時44分,K7104次列車預告進站。“時間緊,任務重,我從前面開始上水,老趙,你年紀大,上中間3輛,立冬你從后面上水,站停26分鐘,13輛車全部上水。”李永軍立即安排分工。5分鐘后,列車呼嘯進站。李永軍快速將膠管頭部插進上水口,再反身回到井邊打開井閥。趙存山和張立冬完成一列上水,又迅速趕到另一列車下重復剛才的動作。
給水管道在暴曬后表面溫度超過60℃,徒手操作極易燙傷,李永軍幾人只能戴著厚手套作業,即使這樣,指尖仍能感受到灼燙。“上周有趟旅游列車水箱閥門因高溫變形漏水,我蹲在軌道旁修理,胳膊不小心貼在鐵皮車體上,瞬間留下一道紅印子。”在李永軍露出的小臂上,舊傷疤與新曬痕在黝黑的“底版”上交錯,“但旅客在車上沒水喝哪行?再熱也得頂上,咱也算給東北旅游‘暗戳戳’助力了!”
提前在線路中等待列車進站的李永軍 李楠 攝
“一節車廂水箱能裝3噸水,這列客車13節車廂,一趟車就要保證39噸水‘滿格’。”14時10分,三人超前完成任務后,李永軍一邊在心里計算著一邊喘著粗氣站在線群間,等待這趟他們剛剛“喂飽”水的列車發出。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地面,瞬間騰起一縷白煙。
“最忙的時候,連喝口水都要掐著點。”李永軍掏出被汗水泡皺的作業記錄冊,上面密密麻麻記著每列車的上水時間和水量。一個白班13列一個夜班14列,下午2點是一天最熱的時候,半個小時內有3趟列車45節車廂需要上水,每個班他們的微信步數超過3萬步,朋友圈里必保第一。(張聰 記者 石啟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