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歲的陳佩斯正在為他自編自導、領銜主演的電影《戲臺》奔走于各個城市。當他攜主創現身影院時,所到之處皆是一片歡呼聲。趕來支持他的粉絲之中,不少拖家帶口,從年齡上來看,從60后到00后,跨越了不止兩代人。
盡管陳佩斯已經闊別春晚舞臺多年,距離他上一部電影作品也已經過去了32年。作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喜劇演員之一,他在觀眾心目中仍享有極高聲譽。進入新世紀之后,陳佩斯淡出小品舞臺,將創作重心轉移至話劇領域,先后推出《陽臺》《戲臺》《驚夢》等作品,備受觀眾歡迎,一票難求。
即將于7月25日正式上映的《戲臺》改編自同名話劇,講述的是民國初年,發生在京城戲班的故事。面對強權壓迫,“戲比天大”還是“活命要緊”,戲班班主、戲院經理、京劇名角兒……各色人物給出了不同選擇,走向不同命運。
2015年,話劇《戲臺》首演大獲成功,火遍全國,迄今已演出超360場,吸引超35萬人次走進劇院觀看,在社交平臺上獲得了較高口碑。在《戲臺》演出十周年之際將之改編成電影,陳佩斯如此考量,“戲是演給人看的,可劇場容不下所有想看的人。所以就想把它搬上大銀幕。”
年過七旬再執導筒,對陳佩斯而言,也是精力與體力的考驗,整個電影工業與三十年前發生了劇烈變化:“膠片換成了數字,這可能也是我重新的起步。”
根據貓眼專業版,截至7月22日12時,處于點映階段的《戲臺》票房已突破五千萬元(含點映及預售),開局表現良好。不過,在本周熱映影片和新片夾擊之下,《戲臺》壓力不小。面對觀眾的熱情支持,陳佩斯一再表示感謝,希望能再度以喜劇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歡樂。
做喜劇,給觀眾帶來歡笑
陳佩斯與喜劇最早結緣便是通過電影,走上喜劇這條路是因為父親陳強。1979年,陳佩斯主演《瞧這一家子》由此開啟演藝生涯。該片是他與陳強搭檔演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文革”后,中國第一部喜劇電影。
如今,陳佩斯的兒子陳大愚也走上了喜劇之路。陳佩斯與陳大愚合作話劇《驚夢》之后,在電影《戲臺》中繼續聯袂出演。影片路演現場,與觀眾交流時,談到為何一家人都選擇了喜劇,陳佩斯回憶起五十年前,父親拍戲歸來后立下的一樁心愿。
1974年,陳強在福建拍攝電影《海霞》時深入當地漁民生活,發現他們過得非常辛苦,“從外景地回來之后,他特別難過,跟我說,將來退休了,一定要闖出一條喜劇的路子,給老百姓帶來快樂。”
拍完《瞧這一家子》和《夕照街》后,陳氏父子接連合作了《父與子》《二子開店》《父子老爺車》等作品,開創了中國首個喜劇電影系列“二子系列”。該系列影片中,陳佩斯飾演的“二子”是一個市井小人物,常以單身漢形象出現,故事多以父子矛盾為喜劇核心,以顛覆傳統權威與倫理的方式構建喜劇情境。
談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陳佩斯感慨,“是他手把手教我,扶我上馬,陪著我走一程,接著又在一起工作。我每走一步,都是他給我指引,一直走到今天,一直沒往別處走。”
與父親搭檔出演的喜劇電影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佩斯是春晚舞臺上的小品明星。1984年的春晚,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演出小品《吃面條》一炮而紅,迄今仍被觀眾奉為難以超越的經典。小品中,陳佩斯歪戴著帽子,捧著瓷碗,大口吃著根本不存在的面條,堪稱無實物表演的典范。自此,陳佩斯與朱時茂成為小品舞臺上的黃金搭檔,合作了《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戲臺》首映禮上,老搭檔朱時茂也現身現場,“我從來沒有為你哭過,這是第一次。”朱時茂擔心電影票房不好賠錢,“現在看電影的人比過去少了許多。如果票房不好,我拿著板凳坐在電影院每天看。”
《驚夢》也有望搬上大銀幕
電影《戲臺》由陳佩斯擔任導演、編劇和領銜主演,黃渤、姜武、尹正等出演。故事設定在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時值洪大帥攻占北平不久,五慶班攜名角兒金嘯天即將演出《霸王別姬》,不料接連發生流氓滋事,大帥霸場等意外。臺上臺下,一團混亂,侯班主等各色人物的命運陰差陽錯地勾連在一起,一出舊世梨園的荒誕喜劇就此上演。
亂世之中,風雨飄搖,強權壓迫下,戲班艱難營生。姜武飾演的洪大帥闖進戲班,不懂戲,偏偏愛看,持槍要挾眾人為他演一出他心中的《霸王別姬》,下令“項羽不能死”;陳佩斯飾演的侯喜亭作為戲班班主,為了戲班老小的生路,不得不屈從洪大帥,換角改戲;黃渤飾演的包子鋪伙計大嗓兒原是個票友,陰差陽錯間得到了老鄉洪大帥的賞識,上臺當主角演霸王過足戲癮,盡管唱得“不像樣子”,看戲之人只得應聲叫好;尹正飾演的金嘯天和余少群飾演的鳳小桐則信奉“戲比天大”,眼看著戲臺即將坍塌,他們仍堅持將《霸王別姬》一演到底。
在片中,陳大愚飾演一位見風使舵,討好權貴的官迷徐明禮。在陳大愚看來,《戲臺》更像一則寓言故事,它不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而是盡最大努力挖掘現實,找尋混沌人生的真諦,“戲臺”象征著人們心中的一片凈土,當這片凈土被侵犯和破壞的時候,身處其中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電影并沒有告訴觀眾要如何選擇,而是將選擇權交給了觀眾。”
陳佩斯透露,電影版的結局與話劇版結局不同,故事從金嘯天醒來之后發生較大變化,金嘯天看見戲班受辱,決意登臺把戲唱完,“電影在喜劇技術層面更進一步,在誤會之上又生成一重誤會,戲劇沖突更加強烈。我們完成了喜劇技術上的進取和提高。”
在話劇舞臺,今年以來,陳佩斯主演的《戲臺》和《驚夢》在多個城市巡演,票房依舊火爆,開票秒罄。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報告,《驚夢》位列2024年演出市場話劇門類票房第一。作為“戲臺三部曲”,《戲臺》與《驚夢》的故事皆與傳統戲曲有關,《戲臺》將京劇戲班的故事搬上舞臺,《驚夢》則將昆曲編織其中,講述戲班在戰亂年代竭力求生存的故事。
在陳佩斯看來,《驚夢》比《戲臺》更適合用電影藝術展現,不同于《戲臺》以戰爭為背景,《驚夢》的場景更加宏大,“講述的是對一座城市的爭奪戰。但這意味著投資更高了,制作人往往很難下決心,因為演員已經71了,這是需要掂量的,它不是小事兒。”
當有觀眾提出,是否考慮將經典小品搬上大銀幕時,陳佩斯果斷表示,“小品不能做”。在他看來,小品的結構決定了它只能是15分鐘:“題材決定了它的體量,體量就這么多,做一個大蛋糕是不行的。強行把小品吹成一個電影,那就是一個大氣泡,這不可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