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個個展至今,房培鑫已經以其標志性的“大師畫中畫”形式,在藝術界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畫中畫是中國古代繪畫中常見的形式,將原作以微縮形式呈現,構成奇特玄妙的多重視覺幻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道具”,房培鑫的道具就是來自美術史的經典作品。
再現大師作品,這也意味著一種風險。房培鑫將所有草蛇灰線綿延至一處,潛移默化地構建出自己的觀念、手法和語言。無論是古典大師和現代大師的并置,還是不同時期藝術革新者的對話,對于西方以及中國現當代藝術史有了解的人,都可以在這些色彩明快的作品中會心一笑。
虛構一場藝博會
追尋藝術的真相
對于繪畫這件事,房培鑫是有野心的。這從2018年首個個展“我的美術史”中,便可見一斑。以美術史為創作母題,這個別人不敢輕易觸碰的主題,早已被他運用得駕輕就熟,并形成極具個人辨識度的風格。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7月19日,房培鑫在hiart space的第五次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在hiart space深圳空間開展。炎炎夏日,畫面中明亮的色彩、簡潔明快的構圖自帶消暑奇效。暑期檔的配置,也方便家長帶孩子一同觀展,完成一場藝術啟蒙。
之字形的走向、萬花筒般的切割、俯瞰眾生的視角,這樣的攝影構圖,對于經常逛藝術博覽會的人而言再熟悉不過了。這一誕生于1967年的商業綜合體,還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間?房培鑫用畫筆給出自己的解答。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藝博會No.3》
布面丙烯 200×150cm 2023
在他筆下,藝博會跳脫出常規的視覺經驗,那些在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佳作,共同構建了一個任何機構、展覽都無法復制的神品空間。草間彌生的南瓜、賈科梅蒂的瘦長人物、奈良美智的大眼孩童、阿爾伯斯的黃色正方形……當視線在房培鑫的畫作中游移時,就像在玩一場挖掘藝術史彩蛋的尋寶游戲。
在最新個展中,可以看到藝術家近20年創作演變的成果。切題的“藝博會”系列,延續其典型的“大師畫中畫”形式,以展墻切割空間,戰后藝術成為房培鑫的主要“道具”。看似龐雜的大師作品,其中隱藏著一條美術史主線。散點透視的手法為畫作增添互動性和趣味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嚴謹的畫面分割帶來的緊張感。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具象與抽象 No.2》
布面油畫 53×45cm 2023
房培鑫《兩張繪畫——列賓和約瑟夫·阿爾伯斯》
布面油畫 70×60cm 2023
相對于“藝博會”的廣博,“具象與抽象”與“兩張繪畫”系列則更具有指向性。兩者均將古典繪畫與抽象繪畫并置,不同的是,前者指向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后者面對的是深刻影響新中國美術教育的蘇聯繪畫。不同對象的背后,正是影響美術史發展的歷史隱線。藝術的發展從來不是獨立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走勢向前推進。
隨著畫面的構成愈發復雜、多樣,“更接近于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這是房培鑫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鮮活地、平等地、客觀地選擇藝術作品,從西方藝術大師,到林風眠、潘玉良、吳大羽、吳冠中等近現代中國大師,再到方力鈞、曾梵志、岳敏君等當代藝術家……房培鑫把自己藏在畫面背后,盡情遨游在中西方美術史和當代藝術的汪洋大海中。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左圖為藝術家房培鑫
房培鑫《藝博會-藍色展廳》
布面丙烯 160×240cm 2024
“單純描摹一張藝術作品意在凸顯觀看的目光,描畫整個藝博會則是試圖以此追尋藝術的真相,去理解人與人背后的聯結。”房培鑫對《藝術栗子》說。他認為,藝術品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與人產生共鳴,可以通過藝術這個錨點了解世界。
持續創作不斷取舍
創造獨特的繪畫方法
房培鑫創作的“大師畫中畫”風格,除了對于技術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美術史的融會貫通。
作為一名藝術生,臨摹大師畫作是必經的過程。只有翻過那一座座藝術高峰,才能在驀然回首間,于燈火闌珊處覓得一處自身的精神高地。房培鑫在一次次的臨摹中,逐漸發揮主觀能動性,依次將描摹對象轉化為藝術符號。爾后,繪畫的精神性漸漸顯現,他的內心亦愈發寧靜。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藝博會No.4-藝空間》
布面丙烯 155×120cm 2025
每次對畫面的審慎排布和細細描摹,意味著房培鑫想要通過手中的畫筆去抵抗所有渺小與脆弱,想要從那些具有典型性和辨識性,同時能激發人們好奇心的“靜物”中,通過永恒的瞬間抵達瞬間的永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養分,他將這種方法轉化為送給大多數人的“禮物”。
“大師畫中畫”的形式屏中有畫,畫中有畫,為觀畫者帶來現實與虛幻邊界模糊的奇特體驗。這種有趣的視覺關系,仿佛瓦爾堡學派所使用的圖譜,用圖像學方法揭示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與文化語境。
房培鑫《再造藝術景觀 No.1》
布面油畫、丙烯、綜合材料 155×120cm 2024
房培鑫《再造藝術景觀 No.1》(局部)
“再造藝術景觀”系列中,圖像學圖譜的意味更為清晰。將杜尚與杰夫·昆斯放在同一畫面,兩位一度被視為“叛道者”的大師,同時也打開了藝術的新世界;將布朗庫西、豐塔納、考爾德的作品置于一個空間,他們對于雕塑、空間、形式的探索,為后世觀看與創作藝術提供全新維度……
這樣的巧思,隱藏在房培鑫色彩明快的作品背后。看他的作品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除了細讀每一個細節,還可以慢慢品味藝術家繪畫手法的變化。從作品到空間,從觀看到排列,他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所有的變化,都是藝術家主觀意識的呈現。近幾年,人物愈發在他的畫作中隱身,只留下虛構的空間場景,用他者的視角客觀描繪場景,給觀眾提供相對安全的心理距離。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觀看的風景(馬蒂斯)》
布面油畫 160×100cm 2025
房培鑫《觀看的風景(馬蒂斯)》(局部)
多年的繪畫生涯,正是他不斷取舍、精益求精的表現。創作伊始,房培鑫便想要與眾不同。他沒有采用當時流行的里希特風格,而是通過平涂、硬邊技法與潮流拉開距離。隨著畫面愈發復雜,每次動筆之前,他會用電腦搭建一個簡單的場景,尋找喜歡的藝術作品進行搭配組合。
油畫、丙烯、綜合材料、坦培拉……房培鑫不斷地實驗、創作、琢磨怎么給作品增加趣味性和物質性。為此,他數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實驗,終于在今年獨創了一種特殊的繪畫方法: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十幾件帶有類似鏡面一般的光滑效果,指背觸碰的話會有絲綢質感。
從大師身邊“走過”
慢慢走向自己
2006年,房培鑫本科畢業。兜兜轉轉,在杭州步入職業藝術家生涯。他的畫作中明亮的色彩,恰如杭州給人留下的印象: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錢塘自古繁華。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我看到了幸福的景觀2(安迪·沃霍爾和向京)》
布面油畫 140×100cm 2025
對房培鑫來說,選擇藝術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畢業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留給了創作。在不斷閱讀、臨摹和學習中,黃賓虹、齊白石、關良、潘玉良、杜尚、馬蒂斯、羅斯科等中西方大師先后進入他的藝術生命,并持續對他產生影響,催生出“藝術景觀”系列。作為房培鑫一手打造的人文藝術景觀,呈現在其中的絕不只是一個圖像、一個符號,而是帶給他極深觸動和啟發的精神圖騰。
從“藝術景觀”到“藝博會”,這是一個從藝術人物和藝術作品的對視,到觀眾與藝術作品對視的過程。從觀看而言,主體性發生了變化,這是藝術家持續拓展更多內容的必然路徑。房培鑫的“道具”范圍擴大了,從早期更為關注戰后藝術,到20世紀之后的藝術,這意味著藝術家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房培鑫《再造藝術景觀-井底蝦》
布面丙烯、油畫 120×100cm 2024
房培鑫《再造藝術景觀-撞南墻》
布面坦培拉 130×100cm 2025
除了閱讀和臨摹,保持看展頻率對房培鑫來說很重要。如果碰上自己感興趣的、口碑好的展覽,他會迫不及待地說走就走。他尤其喜歡個展或時間跨度比較長的回顧展,這樣的展覽往往有清晰的脈絡,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藝術家的作品和創作思路,繼而反哺他的創作。
2008年,中國美術館舉辦里希特大展,這是對他影響深遠的展覽之一。作為里希特在中國舉辦的首個大展,觀展后的房培鑫沒有沿用里希特風格,而是渴望尋求新的繪畫方式。圖像和繪畫的區別與聯系、抽象與具象的關系,這一連串的追問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進而出現了“大師畫中畫”形式。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藝博會No.1》
布面油畫、丙烯、綜合材料 180×150cm 2023
2023年,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宋韻今輝”藝術特展,一整層的黃賓虹作品讓房培鑫震驚,除了讓他更多地思考中西繪畫的區別與聯系,也影響了他之后的創作。
“只有當你主動去思考很多創作問題的時候,你的繪畫才會慢慢走向自己。”房培鑫對《藝術栗子》說。說到底,繪畫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冒險。已過不惑之年的房培鑫,經歷過太多的自我懷疑,唯有藝術能給他極大的慰藉。他選擇真誠地面對自己,真誠地面對藝術創作。
房培鑫個展“一個人的藝博會”
2024.7.19-9.16 hiart space深圳空間
房培鑫《藝博會——紅色展廳》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200cm 2024
房培鑫《藝博會——紅色展廳》(局部)
色彩從早期的深沉到如今的斑斕明快,背后體現的正是藝術家心境的轉變——從早期的迷茫陰郁到現在的堅定和自信。正如他的新作《藝博會——紅色展廳》那般,當杰夫·昆斯的紅色氣球狗與安迪·沃霍爾的紅色瑪麗蓮·夢露放在一起時,畫布上的紅色是如此強烈且有力,猶如夏天的陽光,靠著不需要相互接觸的熱輻射,就能到達觀者的內心深處。
文字|Cecilia、羅自立
圖片|hiart space(深圳)、房培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