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歷經1128天的艱苦奮戰
由中鐵十局五公司承建的
衢麗鐵路第二長隧
全長11397米的
麗陽山隧道全線順利貫通
打通了衢麗鐵路全線要塞
再次刷新中鐵十局
“萬米長隧”業績榜
衢麗鐵路麗陽山隧道全長11397米,最大埋深602.05米,下穿國家級景區白云國家森林公園、G330國道、引水隧洞等,是衢麗鐵路松陽至麗水段的“咽喉工程”。隧道橫穿4條斷層及8條節理密集帶,穿越多處高地應力區段,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存在巖爆風險,且地處富水區,開挖易發生突水突泥,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保障隧道順利進洞,中鐵十局項目建設團隊聯合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第三方評估機構及行業專家加強現場勘察,優化施工方案,同步推進拌合站、鋼筋加工場、棄渣場等臨建設施落地。在全線設置兩處輔助坑道,其中塘下斜井長1160米、三村灣斜井長1120米,兩條“生命線”深入山體腹地,為長隧分段施工提供了關鍵支撐。
面對復雜的地質情況,建立“長距離物探+中短程鉆探+實時監測”的立體勘察體系,投入TSP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地質雷達等設備,繪制高風險地段專項圖紙,并根據預報結論動態調整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案。在斷層破碎帶施工中,遵循“先治水、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早封閉”原則,采用“5米超前預注漿+Φ50mm小導管”聯合支護工藝,確保注漿壓力控制在1.2-1.5MPa。在高地應力區,采用“掌子面噴霧降溫+超前應力釋放孔”技術,每循環打設4個Φ127mm釋放孔,有效降低了巖爆發生率。
針對長大隧道安全風險高、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構建“項目部-工區-班組”三級安全責任體系,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和檢查制度,實行安全生產“每日巡查、每周通報、每月考核”機制,織密安全管理網絡;落實用電、防火、行車、火工品使用安全措施,開展隧道坍塌、巖爆、突泥涌水等應急演練,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做到全過程安全管控。
衢麗鐵路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大花園”運輸通道建設的支撐性工程,主要承擔華中、西南地區經衢州與麗水、溫州地區的客貨運輸。麗陽山隧道全線貫通,掃除了衢麗鐵路建設的重要“堵點”,為項目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衢麗鐵路開通運營后,對完善浙西南路網布局、加快沿線旅游資源開發、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鐵十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