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說中國高鐵技術排名世界第二,那么還真沒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是第一。
畢竟,“基建狂魔”的稱號也不是誰都能擔起來的。
但偏偏,美國一位駐華外交官卻大言不慚的表示,美國在鐵路領域可以向中國提供經驗。
真是好大的口氣!
美國外交官的“豪言壯語”
要說這件事的起因,那還得從特朗普和加州州長之間的爭吵開始說起。
前不久,兩人剛因為加州爆發動亂這件事大吵一架。
但是根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兩人又因為加州修建高鐵這件事發生了爭吵。
7月16日,特朗普表示將會終止對加州高鐵項目的撥款。
甚至,他還將這一項目稱之為“騙局”、“爛攤子”。
緊接著,加州州長紐森便表示要起訴特朗普。
隨著兩人的爭吵愈發激烈,也吸引了外界對加州這條高鐵項目的注意。
加州的高鐵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那個時候的美國,打算修建一條連接舊金山和洛杉磯。
并且,總長超過1200公里的高速鐵路,最高設計時速可達350公里。
但現實一腳把夢想踹得稀碎。
截止到今年為止,這個項目項目已經啟動了整整17年。
17年的時間,都足夠我們修建好幾條鐵路。
可加州的鐵路,卻連一寸軌道都沒鋪完。
原定330億美元的預算如今已膨脹到1280億美元。
僅剩的275公里“縮小版”中央谷地段成本,一下子飆升到350億美元。
更尷尬的是,這段路目前也沒修完,還缺70億美元資金。
看著這樣的場景,特朗普也是相當不滿,對著加州州長紐森直接開噴。
你花2美元就能坐飛機飛過去,干嘛還修鐵路?給每個乘客配司機、豪車,成本都比這便宜。
這番話雖然毒舌,卻也一針見血。
項目早期就因選址偏僻、管理混亂、招標爭議不斷,變成了一個人人吐槽的“基建黑洞”。
特朗普甚至稱它為“通往虛無的鐵路”,從2024年起就開始阻斷聯邦撥款。
而加州州長紐森則不甘示弱,反過來控訴特朗普此舉是“破壞未來”。
隨后更是一紙訴狀,把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
于是,一個修不成鐵路的項目,變成了美國政壇的角斗場。
按理來說,這是美國的家事,跟中國沒有任何關系。
可偏偏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駐華大使館的一位商務參贊在北京出席供應鏈大會時。
竟然語出驚人地表示,美國在貨運鐵路和城市交通領域長期領先,仍能向中國提供經驗。
此言一出,迅速便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一些網友更是直呼,這是是我沒睡醒,還是他在說夢話?
外交場合說話需要留點面子,我們也能理解。
但問題在于,當中美兩國在鐵路發展上差距如此懸殊時,這種“經驗輸出”的說法不免顯得有些大言不慚。
尤其是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國際上那可是有著響當當的名號。
美國的莫名自信
說起鐵路建設,中國人心中大概率會浮現出“高鐵成網、八縱八橫、四通八達”這些熱詞。
而當我們在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上穩穩駛向遠方的那一刻。
很難想象,地球另一端的美國,連一條像樣的高速鐵路都修不出來。
畢竟,中國擁有著全球最長高鐵網以及日均1.8億人次跨區域流動的數據。
反觀美國的“經驗”,好像只剩下貨運火車了。
美國是哥特貨運鐵路大國。
漫長的軌道穿越北美大地,拖著滿載煤炭和原木的火車頭緩慢前行,是美國中西部的標志性風景。
但把這種以低速大宗運輸為主的“經驗”用來對標中國的高速列車系統。
難免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外交辭令講錯了劇本。
更諷刺的是,當中國高鐵已經“村村通硬化路,縣縣連高鐵”時。
美國最具代表性的高鐵項目卻因為資金、土地、政黨紛爭一塌糊涂。
你說要合作可以,說要互補也行。
但真要“教中國怎么修鐵路”,怕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在這場“誰有經驗”的辯論背后,其實隱藏的是兩個制度模型的差異。
中國修高鐵,從規劃到落地,往往能做到統一調度、集中資源、快速推進。
比如廣深港高鐵,9年時間,全長140公里,通車即滿員。
而再看美國,規劃周期動輒十幾年。
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廳、環保局、居民組織互相掣肘。
哪個環節出錯了,都可能讓項目停擺。
加州高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特朗普一邊批紐森“搞砸了高鐵”,一邊撤回聯邦撥款。
而紐森則一邊反訴特朗普“干擾公共建設”,一邊繼續要求追加預算。
兩黨互不相讓,老百姓納稅的錢全成了“吵架工具”,項目自然就成了“空中樓閣”。
這樣的情況,美國還想教中國怎么做事。
簡直是異想天開。
根據交通運輸部最新發布的數據,中國的高鐵營業里程已達4.8萬公里。
占據了世界總量的70%以上,基本實現了“八縱八橫”布局。
覆蓋了全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縣縣有鐵路、地級市通高鐵”已成現實。
不僅如此,中國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
每天1.8億人次跨區域出行、4.78億件快遞流轉,全國90%以上的經濟活動都在這個高效流動系統中完成。
在農村,464萬公里的公路已將50萬個建制村全部打通。
山西的“一號旅游公路”串聯起5630個村莊,讓“自駕去鄉下”成為城市人的休閑首選。
同時,也帶動了農家樂、民宿、直播等新興業態。
這不是單純的“修路快”,而是一種基礎設施思維和社會治理能力的體現。
高鐵、公交、地鐵、農村公路,每一條線都不僅通了交通,更通了人心和活力。
當然,我們并不反對中美在鐵路領域有更多合作。
事實上,過去20年間,美國通用電氣、西屋制動等企業也曾參與中國鐵路項目。
在信號系統、地鐵車輛方面也有所貢獻。
但要說“美國教中國修鐵路”,那就有點自不量力了。
更何況,美國國內市場對中國鐵路企業幾乎是“閉門謝客”。
哪怕中企本地化程度極高、與美國公司合資多年,也仍被擋在美國主干鐵路系統之外。
結語
說白了,美方一邊想“輸出經驗”,一邊又不愿“引進技術”。
這談合作也只能停留在嘴上。
與其說“教別人怎么做”,不如先解決好自己的難題。
尤其是在高鐵發展這個領域,不是靠幾句外交辭令就能“彎道超車”的。
經驗是靠干出來的,而是靠嘴說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