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亞沒人去嗎?根本不存在的!
剛從三亞回來,曬黑三個度也值,說些掏心窩窩的感受!
作為在北方暖氣房里待慣的人,第一次扎進熱帶海島三亞,五天泡在陽光沙灘里,亞龍灣的浪花濺濕了裙擺,蜈支洲島的珊瑚礁刷新了對大海的認知。
實話實說:暑假的三亞確實熱,正午太陽曬得皮膚發燙,像被裹在熱棉被里,但一沾海水就渾身舒坦,這種熱是帶著海風的熱情,和北方的干熱完全兩碼事。
亞龍灣的海水像塊巨大的藍寶石,腳底下的細沙白得晃眼,踩上去軟軟糯糯,比家里的蠶絲被還要舒服。
實話實說:早上九點前和下午五點后去沙灘最合適,避開烈日,海風一吹特別涼爽,還能在淺水區撿貝殼,一點不覺得難熬。
清晨六點的海灘還沒被遮陽傘占滿,挑著新鮮椰子的小販走過,砍刀劈開椰殼的脆響,和北方清晨的寒風呼嘯完全兩種調調。岸邊的椰子樹歪著脖子,樹干上還留著砍過椰子的痕跡,摸上去涼意浸手,倒比旅行攻略里 “天下第一灣” 的描述更真切 —— 就像網友說的,抱著冰椰子坐在樹蔭下看海,熱意早被海風卷走了,臨走時特意帶了個椰子殼做的小擺件,行李箱為此多塞了兩包吸油紙。
#三亞 ## 暑假去哪玩 ## 三亞的夏天有多熱 #
蜈支洲島的珊瑚礁能讓人看入迷,
淺水區的珊瑚五顏六色,小魚在里面穿來穿去,連魚鱗的光澤都看得清清楚楚。戴草帽的船夫說,正中午島上確實曬,可鉆進海底世界就不一樣了,海水里只有二十多度,比空調房還舒服。實話實說:“水里玩到不想上岸” 完全對上了,浮潛時看熱帶魚群游過,哪還顧得上岸上的熱。
正午陽光斜照進碼頭,木質棧道被曬得發燙,可一踏上觀光車,海風從耳邊掠過,倒比電視劇里的海島風光多了幾分真實感。島上的老椰子樹還能結果,剛摘的椰子插根吸管,清甜汁水順著喉嚨流進胃里,
實話實說:這口涼潤比任何冰飲都解膩。
大東海的沙灘上正熱鬧著,玩沖浪板的年輕人迎著浪沖出去,尖叫聲和海浪聲混在一起,震得沙灘上的貝殼都像在跳。遮陽傘下躺著曬太陽的游客,手里的冰椰子汁滴在沙上也不管,
實話實說:涂好防曬霜往沙灘椅上一躺,看別人玩水也是種享受,熱歸熱,開心是真的。
海邊的海鮮排檔支著大圓桌,剛撈上來的蝦在鍋里蹦跶,加上蒜蓉和粉絲蒸出來,鮮得人直咂嘴 —— 這股鮮美,和內陸的河鮮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實話實說:傍晚去吃海鮮最愜意,吹著海風剝皮皮蝦,體感溫度比白天低好幾度,配上冰鎮啤酒,簡直是神仙日子。
呀諾達雨林像是被雨水洗過的綠寶石,林間的溪水在石頭上流淌,觀景臺的玻璃棧道在陽光下閃著光。走在雨林的木棧道上,兩旁的熱帶植物郁郁蔥蔥,空氣里都是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比城市里的空調風清新百倍。
實話實說:進了雨林像闖進天然空調房,參天大樹遮天蔽日,頂多中午有點悶,走幾步就有涼風,比在城里待著舒服多了。
半山腰的休息區里,阿姨正做著椰子飯,糯米混著椰肉的香甜在嘴里化開,和家里的白米飯是兩種味道。雨林里的鳥鳴聲清脆悅耳,比城市里的汽車喇叭聲好聽多了,倒像三亞的自然交響曲,實話實說:在雨林里走一走,熱意早被滿眼的綠沖淡了。
南山文化旅游區的南海觀音像莊嚴肅穆,潔白的塑像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讓人看了心里就平靜下來。
寺廟里的香火裊裊升起,和周圍的椰樹相映成趣,長廊下的石凳帶著涼意,有網友說在這里坐著聽鐘聲,海風從佛堂前吹過,根本不覺得熱,只有一種靜心的清涼。
廣場上的鴿子不怕人,有人喂食時就圍過來,翅膀撲棱的聲音,混著遠處的海浪聲,這股和諧,和都市的喧囂截然不同。
實話實說:三亞的熱是有解藥的,海水、樹蔭、冰椰子,還有傍晚的落日晚風,只要避開正午暴曬,暑假來玩再合適不過。
這座 “東方夏威夷” 把熱情與浪漫藏在了海浪里,沙灘的腳印記錄著歡樂,雨林的草木訴說著生機。特意留了一天想去西島看日落,卻趕上陰天 —— 也好,留點念想給冬天來三亞避寒,想必又是另一番風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