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迷最近在網上曝光了一張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最新照片,這艘被譽為"北方孤獨女王"的航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看到照片的人都傻眼了:改造了8年多,花費了600億盧布,這艘航母還是銹跡斑斑、破破爛爛的樣子。艦體上到處都是流動狀的銹跡,油漆大面積脫落,甲板上還堆著臨時搭建的集裝箱工作間,整個艦島被腳手架包得嚴嚴實實。
從2017年開始維修到現在,庫茲涅佐夫號簡直成了全世界最昂貴的"修船項目",但修了這么久,看起來比修之前還要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俄國人是真的不會修船,還是另有隱情?
修船變成了"毀船"
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之路可以說是一部災難片。2017年2月,這艘航母結束敘利亞任務后正式開始大修,由摩爾曼斯克第35修造船廠負責。最初計劃很美好:花費600億盧布,用4年時間徹底翻新這艘航母,更換8臺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到2021年重新服役。
開始的時候確實還算順利,2017年8月新鍋爐就運到了船廠,2018年6月已經可以看到換下來的舊鍋爐,說明工程進展不錯。但好景不長,2018年10月發生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由于斷電,承載庫茲涅佐夫號的50號浮船塢突然沉沒了,船塢上的100多噸重鶴嘴吊直接砸在了航母甲板上,給艦體砸了個大洞。
這下好了,不僅航母受損,連修船的船塢都沒了。船廠只好想辦法把兩個小干船塢拆了合并成一個大坑,把航母拖進去繼續修。光是處理這個意外就耽誤了一年多時間。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9年12月航母又發生了大火,過火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雖然沒燒成空殼,但又是一次重大打擊。從那以后,整個維修工程基本就陷入了"開擺"狀態。
修船廠成了"吸金黑洞"
到了2020年,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工作幾乎停滯不前。時任國防部長紹伊古兩次親自跑到船廠開現場會,結果船廠各種推脫:沒有資金、疫情影響、北極極夜影響施工等等,連這種荒唐理由都說得出來。
紹伊古估計都被氣笑了,既然你們不聽話,那就讓聯邦安全局來和你們"聊聊"。2021年7月,FSB對第35修造船廠進行了一次"反腐行動",直接端了船廠的老窩,廠長、財務、工程師等一大批人被抓。這才暴露出整個維修項目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
600億盧布的預算,按照當時的匯率約合8億美元,這可是一筆巨款。但錢花到哪里去了?從目前的狀況看,大部分錢可能都進了某些人的腰包。船廠一副"你不給錢我就不干活"的架勢,實際上是在綁架整個項目。俄羅斯海軍內部對于是否還要這艘"大白象"也有爭議。畢竟維護一艘航母的成本極高,而俄國海軍的預算本來就緊張。各方扯皮的結果就是維修進度越來越慢,質量越來越差。
俄烏沖突影響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俄國的軍費開始向空天軍和陸軍傾斜,海軍幾乎成了最不受重視的軍種。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項目更是被邊緣化,原本就進展緩慢的工程幾乎完全停滯。
從最新的照片可以看出,航母甲板上的集裝箱工作間從2023年6月就存在,到現在已經兩年了還在那里。這說明維修工作基本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艦體上的銹跡越來越嚴重,油漆大面積脫落,整艘船看起來更像是一堆廢鐵。
更諷刺的是,2024年7月俄國海軍宣布要重建艦載機部隊,預計用三年時間讓艦載機重新具備艦上作戰能力。但問題是,沒有航母,艦載機部隊重建了也沒用。目前俄國海軍還有三四十架艦載機,包括蘇-33和米格-29K,但這些飛機已經在陸地上"蹲"了7年多,早就失去了艦上作戰能力。
技術債務積累
客觀地說,庫茲涅佐夫號的問題不僅僅是維修管理混亂,更根本的問題是這艘船太老了。1982年開工,1985年下水,1991年服役,到現在已經在水里泡了40年,服役了34年。即使是正常維護,這個年齡的航母也已經接近退役了。
更要命的是,蘇聯時期的艦艇設計理念和現代標準有很大差距。庫茲涅佐夫號使用的是蒸汽輪機動力系統,技術相對落后,維護成本極高。而且蘇聯解體后,很多相關技術資料丟失,零部件供應鏈斷裂,維修難度大大增加。
俄國海軍的維護保障能力本來就不強,加上北方艦隊惡劣的氣候條件,庫茲涅佐夫號的技術狀態一直在惡化。船體結構老化、設備故障頻發、系統兼容性差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技術債務"積累了幾十年,想要一次性解決幾乎是不可能的。
維修還是退役
從經濟角度看,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號已經不太劃算了。600億盧布的預算早就超支了,而且按照目前的進度,最早也要到2027年才能重新服役。到那時這艘航母已經46歲了,能用幾年都是個問題。
更關鍵的是,即使修好了,庫茲涅佐夫號的戰斗力也很有限。作為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它的航程和持續作戰能力都不強。載機量只有20-30架,遠不如現代大型航母。在現代海戰中,這樣的航母更像是一個移動的活靶子。
俄國航母夢的終結
庫茲涅佐夫號的遭遇其實是俄國海軍衰落的一個縮影。從全球第二海軍強國到現在的尷尬境地,俄國海軍的衰落有著深層次的原因。經濟實力不足、技術基礎薄弱、管理體制混亂等問題都在這艘航母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更重要的是,俄國似乎已經不再需要航母了。在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俄國的主要威脅來自陸地方向,海軍的作用相對有限。與其花費巨資維持一支昂貴的航母艦隊,不如把資源投入到更實用的核潛艇和岸基導彈部隊。
從這個角度看,庫茲涅佐夫號的"爛尾"可能并不完全是壞事。它讓俄國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和局限性,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