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中美兩個冤家對頭居然在一件事上達成了罕見的共識?答案是對付歐盟這個"硬骨頭"。歐盟到底哪來的底氣,敢同時跟中美兩大巨頭叫板?難道真以為自己還是當年那個稱霸世界的歐洲老大哥?如今被兩邊夾擊的歐盟,會不會重演歷史上四分五裂的悲劇?這場三方博弈的大戲,比電視劇還精彩。
歐盟的"迷之自信"從何而來
說起歐盟的底氣,還真不是完全沒道理的。畢竟人家27個成員國抱團取暖,GDP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左右,僅次于美國的26萬億和中國的17萬億,穩坐世界第三把交椅。單看數字,確實有跟中美掰手腕的資本。但問題在于,這個"第三極"有點虛胖,看著塊頭不小,實際戰斗力卻大打折扣。
歐盟的尷尬在于,它既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也不是簡單的國際組織,而是個"四不像"的松散聯合體。27個成員國各懷心思,德國想著工業出口,法國惦記著農業補貼,意大利忙著解決債務危機,波蘭還在為歷史問題跟德國較勁。這樣的組織要想快速決策,比讓貓狗和諧共處還難。
更要命的是,歐盟領導層似乎還活在過去的榮光里。馮德萊恩和馬克龍這些當家人,總覺得歐洲曾經殖民過半個世界,現在怎么著也得是個重要角色。可現實很骨感,如今的歐洲在軍事上靠美國保護,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在制造業上被中國沖擊,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些奢侈品和農產品。
被特朗普"降維打擊"的歐洲夢
特朗普這個商人出身的總統,對付歐盟的手段簡單粗暴但異常有效。他就像個討債的大漢,直接開口要錢,不給就動手。目前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征收50%關稅,對汽車征收25%關稅,對其他商品征收10%的基準關稅。這些數字聽起來不大,但對依賴出口的歐洲經濟來說,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美國保護了歐洲幾十年,現在該歐洲"回報"了。他多次威脅要在7月9日前對歐盟征收50%的關稅,理由是貿易談判毫無進展。這就像個最后通牒,要么歐盟乖乖就范,要么就準備承受經濟重創。
歐盟面對這種"降維打擊",反應卻出奇的倔強。默克爾在雅典呼吁歐盟團結一致,不應畏懼美國的關稅威脅,而應以自己的關稅進行反擊。馮德萊恩也表態說,如果跟美國談不攏,歐盟將堅決反制。這種硬氣聽起來很爽,但問題是歐盟真的扛得住嗎?
事實上,歐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遠超想象。美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雙邊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一旦貿易戰全面爆發,受傷的主要還是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特朗普顯然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敢如此強硬。
中國出手"精準打擊"歐盟軟肋
就在歐盟跟美國較勁的時候,中國這邊也沒閑著。7月4日,商務部宣布對原產歐盟的白蘭地征收27.7%至34.9%的反傾銷稅,為期5年。別小看這個白蘭地,法國的干邑可是歐盟對華出口的重要商品,這一刀直接切中了法國的要害。
更狠的還在后面。7月6日,財政部決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這是對歐盟6月20日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的直接反制。中國這招"以牙還牙",讓歐盟體會到了什么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讓歐盟心驚膽戰的還是稀土問題。前段時間,歐洲已經有多家企業因稀土缺貨而停產。雖然目前供應恢復了,但這就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中國掌握著全球60%的稀土產量和85%的稀土加工能力,這種壟斷地位讓歐盟在談判桌上底氣不足。
歐盟內部"各懷鬼胎"的真相
面對中美雙重壓力,歐盟內部開始出現裂痕,這其實一點都不意外。7月5日,《華盛頓郵報》報道,波蘭和德國在邊境政策上陷入升級爭端,波蘭甚至要在邊界實施管制措施。這就像一出家庭倫理劇,表面上是一家人,背地里卻互相算計。
波蘭跟德國的矛盾由來已久。二戰期間德國入侵波蘭的歷史陰影至今沒有完全消散,加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兩國在很多問題上都有分歧。現在面臨外部壓力,這些內部矛盾更容易被放大。
西班牙、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也開始有不同聲音。這些國家要么經濟實力相對較弱,要么地理位置特殊,面對中美壓力時的承受能力和利益考量都不一樣。匈牙利的奧爾班政府就一直對中國比較友好,認為沒必要跟中國硬碰硬。
歐盟的決策機制也是個大問題。27個成員國要想達成一致意見,就像讓27個人同時唱一首歌一樣困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德國擔心汽車出口受影響,法國怕農產品賣不出去,荷蘭惦記著港口貿易,意大利還得考慮債務問題。這種情況下,想要快速應對外部挑戰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方博弈的未來走向
從目前的態勢看,歐盟正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一方面要應對美國的貿易威脅,另一方面要處理與中國的經貿摩擦,還要維護內部團結,確實是個巨大挑戰。
歐盟最可能的選擇是"先美國后中國"的策略。畢竟在軍事安全上對美國依賴更大,而且特朗普的威脅更直接。不排除歐盟在7月9日前突然跟美國達成某種臨時協議,緩解來自西邊的壓力,然后再專心應對東邊的挑戰。
但這種策略的風險在于,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與中國的關系。中國不是軟柿子,如果覺得被歐盟背叛或者輕視,反制措施只會更嚴厲。稀土、新能源汽車、高技術產品等領域,中國都有足夠的籌碼。
總之,這場中美歐三方博弈還遠沒有結束,歐盟能否在夾縫中求生存,就看它的智慧和韌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