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劍”墨"魂"寫春秋一一記湖南常寧市藝術名家谷子豐
湖南省常寧市坐落在宜水河畔,山青水秀、物阜民豐、人杰地靈,生長于此的藝術家谷子豐,人生軌跡橫跨新聞采編、書法創作與歌詞寫作多個領域。無論角色如何切換,他手中的筆始終如“劍”般銳利,墨色始終如“魂”般厚重——在文化傳承的脈絡里溯流而上,在社會正能量的傳播中勇立潮頭,早已用無數作品,成為時代文化傳播者。在時代的畫卷上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鐵道兵歲月:淬火成鋼的青春
1969年12月,青年谷子豐穿上軍裝,成為鐵道兵部隊的一員,隨部隊開赴太行山下的驛馬嶺。那里條件艱苦,他和戰友們肩扛手鑿,在崇山峻嶺間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軌延伸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他們的汗水。從連隊文書到營部測繪,再到最后的文化宣傳工作。他在宣傳崗位上,用畫筆描繪戰友們的奮斗身影,用文字記錄軍營的熱血故事,這五年的軍旅生涯,不僅在他心中種下了堅毅的種子,更讓文字與文藝,成為他往后人生難以割舍的熱愛。
二、翰墨人生:以筆為魂,書寫世間百態
谷子豐自幼受父親影響,癡迷書法。父親的一手好字,是他最初的啟蒙。軍營歲月里,他也未曾放下對書法的熱愛,利用閑暇臨摹研習。退伍后,這份熱愛更是蓬勃生長。他臨帖多個,從篆書的古樸、隸書的典雅,再到行書的飄逸、楷書的規整。而他尤其喜歡隸書。
他的書法,師古而不泥古。汲取傳統書法精髓的同時,融入個人對生活、對藝術的感悟。那一幅幅書法作品,或氣勢磅礴,或細膩溫婉,皆是他與天地、與自我對話的載體。
谷子豐的書法,漸漸從個人的熱愛,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他的題字,裝點著常寧的文化地標。常寧城區的 “翰林書院”,那行草結合的題字,成為讀書人的精神符號;蓮花新區步行街、常寧市第五人民醫院、福象茶樓等地,也有他的親筆題字,讓書法藝術融入城市肌理,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書法遍及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友人,經他題寫的書名達30多個,在宜城、雁城、星城、京城題寫的字畫、匾牌數枚不勝舉。他設計的“蓮花仙子”迄今佇立在蓮花步行街;他的字畫曾在長沙桔子洲頭展出一個星期,電子屏幕滾動播出。并榮獲省文旅廳頒發的優秀獎,社會各界名流對谷子豐刮目相看,給予其點贊鼓勵;2025年5月,他的一幅行書《心種蓮花》成功入選海峽兩岸名人文化交流慶“五一”書畫作品網展。常寧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劉國榮贈予他一枚“子豐長壽”的祝福印章;著名版畫家吳國威除贈送“文房四寶”外,還賞賜一幅“迎客松”國畫及“水墨牡丹”一幅;著名書法家何滿宗特地用魏碑體欣然為《谷子豐作品集》題寫書名并合影(如圖);
不僅在本土,他的作品還走出國門,贈送給加納、盧旺達等國家元首,在中非文化交流中,傳遞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參與中國與塞拉利昂文化交流會,讓外國友人領略漢字與墨韻的神奇。其不僅為《常寧市志》《福生寓言》《知行文選》等題寫書名,還為張氏祠堂、蘭亭雕刻公司、仙人巖寺題寫匾牌。國內諸多文化活動、書法展覽,也常有他的作品參展,與各地書法愛好者交流,在墨香交融中,弘揚書法藝術。
二、文藝多面手:筆耕不輟,賦能時代
谷子豐不止于書法,在文學的園地里,同樣耕耘得法。他熱愛寫作,新聞、散文、詩詞、楹聯,皆有涉獵。在1988年,谷子豐陪同中央媒體記者下鄉采訪臺灣返鄉探親成員魏慈英,由此創作的新聞稿件《孤苦無依漢,夜夜夢神州》,先后在《人民政協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寫新聞,他深入基層,用敏銳視角捕捉 “真善美”,“審梨”等反映村支書扶貧的故事,《衡陽日報》曾以頭版頭條給予報道,讓基層故事走進大眾視野;寫散文詩詞,他抒發對家鄉、對時代的熱愛,文字飽含深情,如潺潺溪流,滋潤人心。
他也參與編纂《常寧市志》《常寧年鑒》等地方文獻,用文字為家鄉留存歷史記憶;小說、詩詞、散文、報告文學、通訊等累計發表1800多篇(幅)、約60余萬字,筆耕不輟的背后,是對文字的敬畏,對記錄時代、傳遞溫度的執著。
時代需要文藝發聲,谷子豐從未缺席。疫情期間,他與國家一級演員何文合作,創作歌曲《危難之際顯忠誠》,用文藝提振信心,向抗疫一線工作者致敬;配合森林防火宣傳,創作《隊長派我來巡山》,以接地氣的歌詞,傳遞安全理念;關注留守兒童,創作原創歌詞《龍嘟啦》,描繪塔山瑤鄉孩子的生活,這首歌登上央視春晚少兒頻道,讓全國觀眾看到常寧的文化活力,也為孩子們送去關懷與鼓勵。
退休后,他更是以宣傳常寧為己任,用鏡頭、文字、書法,記錄常寧的山水人文、發展變遷。漫步常寧的鄉鎮村落,他用手機拍下美景與故事,制作美篇傳播;為常寧的非遺文化、特色產業代言,讓更多人了解常寧的 “好”。這份對家鄉的深情,化作文藝創作的源泉,讓他的作品,始終帶著泥土的芬芳與時代的溫度。
四、德藝雙馨:育人傳薪,堅守初心
谷子豐深知文化傳承的意義,對年輕文藝愛好者,總是不吝賜教。在常寧市老年大學,他受聘為書法老師,教老年學員習字,耐心指導筆法、墨法,讓書法藝術滋養晚年生活;對常寧的網絡作家協會、音樂協會等團體,他曾擔任顧問、榮譽顧問,鼓勵年輕人創新創作。
他的父親是書法啟蒙,他也成了許多年輕人的 “書法引路人”。常寧本地的文藝青年,常向他請教,他從創作思路到作品打磨,傾囊相授。在他的影響下,一批年輕人愛上書法、文學,投身文化事業,讓常寧的文化傳承,有了新鮮血液。
“人不能有傲氣,不能無傲骨”,這是谷子豐的座右銘。他才華橫溢,卻始終謙遜平和。取得諸多成績,仍認為自己是 “萬京油”“半桶水”,保持學習的熱情。面對名利,他不驕不躁,堅守創作與傳承的初心。他用行動詮釋文化人的擔當,德藝雙馨,是常寧文化界對他的共識。從鐵道兵到文化工作者,身份轉變,初心不變;歲月流轉,熱愛不減。他以書法為魂,文學為翼,在文化的天空翱翔,更以人格魅力,感染身邊人,讓文化傳承與正能量傳播,成為一場接力賽,他是奔跑者,更是引路人。
五、結語:墨香致遠,精神永恒
谷子豐的人生,是一部生動的 “文化奮斗史”。從鐵道兵的熱血青春,到文化領域的深耕不輟;從書法藝術的執著求索,到文學創作的繁花滿枝;從助力時代浪潮的擔當,到育人傳薪的堅守,他用一生踐行 “退伍不褪色,離崗不離志”,更用筆墨與行動,詮釋文化人的使命。
在常寧這片土地上,他的墨香會繼續飄散,他的精神會激勵更多人。無論是書法愛好者、文學創作者,還是文化傳承者,都能從他的故事里,汲取力量——只要心懷熱愛,堅守初心,無論身處何崗,都能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為文化的傳承與時代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未來,期待谷子豐老師在文化之路上繼續前行,也期待更多人循著他的足跡,走進文化的花園,讓墨香更濃,讓文化更興,讓精神的傳承,永不停歇 。
藝術家簡歷
谷子豐,湖南常寧蓬塘鄉人,歷任戰士、文書、常寧市委宣傳部通訊組長、常寧市廣電局副局長(主持全面工作)、常寧市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常寧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廣東省嶺南文化遺產研究院特聘顧問、常寧市原創音樂協會顧問、常寧市楹聯家協會名譽主席、常寧市網絡作家協會榮譽顧問等職,是常寧本土實力派作家、書法家。
藝術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