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烏魯木齊7月22日電 7月21日,第二十二屆新疆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推進文化潤疆 凝聚奮進現代化的精神力量”學術專場在新疆師范大學溫泉校區舉行。
會議圖片。張淑琴攝
本次活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主辦,新疆師范大學承辦。
新疆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侯菊鳳、新疆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艾比·沙拉木等出席本次會議,新疆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艾尼娃爾·艾克木致開幕辭,新疆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晨江主持開幕式。
新疆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艾尼娃爾·艾克木致開幕辭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本次會議向入選學術專場的論文作者頒發了榮譽證書,后進行了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分享。
頒發榮譽證書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邢廣程研究員發言的題目為:“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路徑”,他強調我們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邊疆治理制度體系,把我國邊疆治理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實際效能,從而實現邊疆的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
邢廣程發言圖片。張淑琴攝
韓子勇研究員發言的題目為:“發揮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他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闡釋其蘊含的優秀內涵,有利于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在文化潤疆中,應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的作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等。
韓子勇發言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顏曉峰教授發言的題目為:“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中華文明傳承興盛的深層力量”。文化具有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文化的主動能力。中華文化主體性在中華民族發展、中華文明自立自強中形成塑造,根植民族主體性、展現文明生命力,具有自立自主等鮮明品格,在各地各民族各行業文化發展中展現并通過文化建設增強創新。文化潤疆是其生動實踐,也讓它在新疆文化繁榮中進一步彰顯。
顏曉峰發言圖片。張淑琴攝
佘雙好教授發言的題目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支撐發展的積極文化因素。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國家敘事,也需凝聚各類精神力量并升華為中國精神。在文化潤疆中,既要以中國精神構筑新疆文化之魂,也要凝練民族團結精神等并使其成為中國精神組成部分,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
佘雙好發言圖片。張淑琴攝
董慧教授表示,文化潤疆在精神動力提供、治理范式創新和文明互鑒促進等方面,對推動新疆地區的文化繁榮、社會穩定和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新疆的實踐發揮獨特的作用。
董慧發言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孫秀玲教授發言的題目為:“文化潤疆賦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建設”。文化潤疆是治疆方略的重要部分,能擦亮新疆底色。要以相關思想凝心鑄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推動“五個認同”落地,為新疆現代化實踐凝聚精神力量。
孫秀玲發言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下午,新疆藝術學院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仲嘉亮,新疆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博士生郭志靜,西藏拉薩市委黨校蔡林娜,新疆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伍藝,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博士生趙夢妍,哈密市伊州區委黨校教師張正義,喀什地委黨校講師陳敏,伊犁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劉亞運等8名參會代表做大會交流發言。
會議圖片。新疆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提供
本次活動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通過跨學科對話與多維度研討,系統探討了文化潤疆的理論與實踐,有助于深入挖掘文化潤疆內涵,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淑琴)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