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絕對好賣的車。
作者|張麟
編輯|王博
當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曾經從傳統燃油車跳槽到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以及仍在堅守燃油車市場的銷售,他們的狀況是怎樣的?
「甲子光年」采訪了一些從事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一線銷售人員,在他們眼里,新能源汽車并不如大家想象中好賣,燃油車也沒淪落到無人問津。
在采訪過程中,銷售都無意中對「甲子光年」介紹起了自己負責的車型,整備質量、動力模式等等參數被他們背的滾瓜爛熟。
無論外部市場有多么不明朗,但在銷售眼中,他們都會極力推銷自己的品牌,盡可能去多賣一輛車。
但可以明確的是,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汽車產業新能源化之后,燃油車終于逃過了被滅絕的命運。
燃油車銷量正在趨于穩定,燃油車銷售跳槽到新能源品牌的情況也在減少,幾年前多個經銷商一夜之間“遷徙”到新能源品牌陣營的情況再也沒有出現過。
行業總是在高呼“新能源把燃油車干掉了”,但市場數據不會騙人,燃油車的天還沒有塌下來。
1.銷售口述:堅守油車和轉型跳槽
李涯(化名),北京,某燃油車品牌銷售
我2020年開始從事汽車銷售工作,現在也5年多了,在奧迪、長城坦克都做過,現在也在一家國產品牌負責一個燃油車系列的銷售工作。
之前確實有很多銷售從燃油車跳槽到了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最近這段時間這種情況就不明顯了,不是說一看行情不好大家就都一股腦的跳槽,沒那么夸張。比如我們店,一年的人員流動比例也就20%左右。
實話說,新勢力也不好賣。我們的店在一個園區里,里面有比亞迪、奇瑞、吉利、東風、小鵬這些,我也問過他們,雖然在媒體上這些品牌很火,但是銷售個人的業績并沒有很多。
做銷售就是這樣,你只要在一個店里能做一年以上,就肯定能積累一些客戶,這些老客戶介紹新客戶,還有他們的換新需求,你就能維持住你的業績。但如果你看那個品牌賣的好就去跳槽,情況就不一樣了。
去了別的品牌以后,你就是一個新銷售,沒什么資源。而且如果是從燃油車跳到新能源的銷售,本來用戶群體就不太一樣,你需要從頭開始,就沒太大意義了。
而且新能源對燃油車的沖擊,在我們店里并不太大,現在每個月可能少賣個一二十臺,不是媒體上說的那種很夸張的程度,沒有出現瞬間賣不動了的情況。
「甲子光年」在和李涯溝通時,同樣能感受到他的忙碌,由于顧客太多,這次采訪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李涯在結束采訪后馬上就開始了服務客戶。
陳栗(化名),廣州,某新能源汽車品牌銷售
我做汽車銷售5年多,我是在2022年左右從傳統豪華品牌轉到了新能源品牌,之前在林肯,之后在阿維塔、理想都做過。
2022年那個時間,新能源汽車開始火起來了,賣的很多,燃油車的話確實沒有以前那么好賣了,我身邊的一些做銷售的同事和朋友,也在陸陸續續地從燃油車跳槽到新能源品牌。
但是做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也很有壓力,沒有哪一個品牌就絕對地好賣。現在市場就這么大,而且已經快飽和了,確實還會有一部分人買車或者換車的時候會考慮新能源汽車,但市場已經不想幾年前那么火爆了。
而且新能源汽車銷售的考核要比燃油車的銷售嚴格得多。
新能源汽車的門店,都是有考核期的,大概一兩個月或者更長一點。負責人會根據你的考核期表現來決定是不是繼續錄用你,有的門店甚至會有末位淘汰制。
燃油車就不會這樣,除了主動離職,被動被辭退的銷售不是很多,考核也不會很嚴格,門店的人員流動率就比較低。
當然了,賣新能源的車的底薪要比賣燃油車的高一些。
2.殺不死的燃油車
三年前,是“燃油車即將消亡”論調最盛行的時候。
202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燃油車銷量同比下滑了13%,而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銷量同比增長了近100%,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下,“燃油車即將消亡”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一度影響了輿論場、資本市場和多個車企的未來戰略。
比如挪威、德國等國家開始指定明確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中國海南省也提出了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的目標。
反應最大的還是車企。2023年,相關輿論達到高潮,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市場燃油車新發車型數量大幅減少,B級燃油車新車僅上市8款,較2022年減少了17款。
奧迪曾經的“Vorsprung 2030”戰略規劃圖,來源:奧迪汽車
伴隨這種論調出現的,還有燃油車銷售的大量跳槽。
比如2023年7月,蔚來銷量大漲,彼時網傳消息稱當時蔚來不少一線銷售人員月薪破10萬元,甚至有單月收入超過40萬元的案例。這種光環在當時吸引了大量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銷售人員爭相入職。
但經過和一線銷售人員的溝通,「甲子光年」發現,如今這種跟風跳槽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從消費端來看,相比于幾年前,現在的燃油車市場正在越來越穩定,這不是幻覺,而是事實。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共546.8萬輛,而傳統燃油車型零售共543.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只比燃油車多了3萬輛。預想中新能源對燃油車的全面碾壓沒有到來。
需要承認的是,燃油車的銷量仍在降低,但對比前兩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燃油車銷量降幅收窄的情況十分明顯。
在2021-2025年的五年中,取上半年燃油車銷量數據可以看到,五年期數據分別為897萬輛、702萬輛、644萬輛、574萬輛和543萬輛,同比降幅從最開始的21.7%,已經收窄到了5.4%。
和銷量趨穩的情況相呼應的,是上汽大眾、吉利汽車、奧迪、奔馳等多個國內外車企,在今年上半年的集中表態。多家車企均宣布不會放棄燃油車的研發和燃油車市場,曾經全面電動化、停產停售燃油車的論調和目標也已不再執行。
3.更低的價格,更大的折扣
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這句話能夠很好地解釋當下燃油車銷量回穩的原因。
2023年,特斯拉率先開啟汽車市場價格戰,直到今天仍在持續。這場曠日持久的價格戰中,不僅有新能源車企,也有傳統燃油車車企,而且就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燃油車車企的降價力度不僅更大,而且持續時間更長。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數據,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力度至今仍在高位徘徊。今年5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幅度穩定在22.5%的水平上,較4月增加0.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2.8個百分點。此外,燃油車促銷已連續10個月穩定在22%左右。
到了6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幅度再度提升,達23.3%,相比之下,同時期新能源車的促銷幅度已降至10.2%。
近期大眾推出的SUV一口價促銷活動,來源:大眾汽車
而且即使經過了多輪降價,燃油車依然比新能源汽車更賺錢。這也是各大車企決定繼續發展燃油車的底氣。
比如從今年2月奇瑞遞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24年前9個月營收1821億元, 凈利潤113億元,凈利潤率約6%。并且,前三季度的營收中,燃油車營收占比達到了75.9%。
同樣是國產汽車品牌,2024年吉利總營收同比增長34%至2402億元,歸母凈利潤激增213%至166億元,年銷量217.7萬輛,其中燃油車貢獻了超過50%的銷量和70%的利潤。
但新能源汽車的財務狀況就沒有這么樂觀了,目前新勢力車企中,實現盈利的只有理想和零跑,其他車企全部處于虧損狀態。
全球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更是明確表示,預計到2030年,目前在中國銷售新能源汽車的129個品牌中(包含傳統車企設立的新能源品牌),僅有15個能保持財務活力。
這種新能源車企財務狀態的頹勢、燃油車的降價力度,以及去年至今多個新勢力品牌倒閉破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持續選購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上海某汽車改裝店老板告訴「甲子光年」,電車的玩具屬性很強,有的人嘗試過電車后也會換回油車,尤其是購買過破產電車品牌車型的消費者,會在換車或增購時更傾向于選擇油車。
“我的一個客戶就是這樣,當年買了威馬,現在也還在開,不過最近又入手了一輛奔馳C系,他的威馬當年也花了十幾萬呢,現在奔馳降價這么厲害,各種補貼、貸款優惠加起來,20多萬就能落地,他覺得很值。”該老板對「甲子光年」說。
學術期刊《中國管理科學》上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負面口碑、干預措施與消費者購買意愿》一文中同樣寫到:“當新能源汽車負面口碑程度越高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風險感知越強,對其購買意愿所產生的抑制性影響越強。”
2024年7月,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87.8萬輛,占當月乘用車零售總量的51.1%,新能源月度滲透率第一次超過50%。
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將是燃油車全面潰敗的起點,并且認為這個進程將會加速,會越來越快,同時完全不可逆。
但一年時間過去了,燃油車的銷量依舊占據著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如果沒有牌照管控和政策傾斜,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將會比現在更多。
這些數據和市場情況揭示著燃油車的堅韌,它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脆弱。
(封面圖來源:AI工具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