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越要聯合軍演的消息在國際舞臺掀起波瀾,這不僅是中越關系轉變的一大信號,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地緣博弈的變革。
此前特朗普逼迫越南達成貿易合作,但是不平等的條約不僅是對越南命脈的拿捏,更是損害了中方當利益。
所以越南不僅要承受美國的脅迫,更要承擔出賣中方利益的代價,然而意外的是越南好像突然清醒了,不僅對美國做出了反抗,還把目光轉向了中方,特朗普的“誘騙”計劃落空了。
越南的轉身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調宣布“美越達成歷史性協議”,美國對越南本土商品征收20%關稅,但對經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課以40%重稅。
然而特朗普的“勝利宣言”很快淪為國際笑柄,協議文本曝光后,越南高層震怒,原本談判達成的關稅稅率約為11%,特朗普卻單方面宣布20%,甚至謊稱“越共領導人蘇林同意條款”。
這種外交羞辱讓越南徹底清醒,但更致命的是協議要求美國海關人員常駐越南監控貨物,近乎讓渡國家主權。
這樣不平等的協議對于GDP的30%依賴對美出口的越南而言,這不僅是經濟絞索,更是政治枷鎖,面對威脅,越南的反擊隨即而來。
7月20日,中方宣布中越兩國陸軍將于本月下旬在廣西舉行“攜手同行-2025”聯合訓練,這是中越建交75年來首次陸軍聯訓,雙方士兵將共同執行邊境聯合執勤任務。
實際上中越軍事合作的升溫早有信號,四個月前,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與越南防長潘文江會談,定調兩軍“同志加兄弟”關系,5月越南海軍“黎貴惇”號風帆訓練艦首訪中國廣州軍港。
而此次陸軍聯訓選址廣西邊境,既是中越陸路貿易核心樞紐,更是“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的戰略支點。
表面戰術交流背后藏著經濟密碼,通過聯合執勤訓練,雙方將建立標準化邊境管理流程,未來或實現“安檢互認”,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實則為區域經濟融合上了一把安全鎖。
轉向的原因
越南的轉身絕非偶然,而是美國壓力、經濟現實與中國反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已觸及越南生存紅線,若20%關稅持續執行,其出口額可能暴跌40%,約50萬就業崗位岌岌可危。
更諷刺的是,為換取美國暫緩4月的46%關稅威脅,越南曾緊急采購50架波音飛機并降低美國汽車關稅,最終仍被“過河拆橋”。
而中國在當初收到越南與美國的協議制裁后,就作出了精準反擊,中國聲明“堅決反對以犧牲第三方利益為代價的協議”。
除這些了來自中美的壓力外,越南內部的政變也是一大因素,7月19日,也就是在聯訓消息公布前一天,越南政府突然宣布解除4名前“正國級”高官職務。
這些被解職者多為主張親美路線的核心人物,這場罕見人事地震,掃清了親美障礙,為深化對華合作鋪平了道路。
地緣棋局重構
而這一次的軍演合作不僅對中越兩國具有深遠影響,同時也讓美國的“印太戰略”遭遇重大挫折。
對中越兩國來說,首先是軍事互信升級,過去中越軍事合作多限于海軍或武警層面,此次陸軍聯訓是75年來的首次,表明兩軍關系從“謹慎接觸”邁向“戰略互信”,達到經濟與安全雙贏的效果。
而越南內部政治調整也表明越南正調整外交策略,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市場,轉而鞏固與中國的關系,這對雙方關系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對美國來說,“印太戰略”受挫,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協議拉攏越南,但越南并未如預期成為“抗華橋頭堡”,反而加強與中國軍事合作。
美國近期雖然與菲律賓強化軍事合作,試圖在南海施壓中國,但越南的選擇表明,東南亞國家不愿完全站隊美國,而是更傾向于務實合作。
更意外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經濟脅迫反而加速越南向中國靠攏,越南70%的電子零部件依賴中國供應鏈,徹底“去中國化”幾乎不可能。
所以中越聯訓不僅是軍事合作的突破,更是地緣政治的重大信號,越南選擇深化與中國的關系,意味著美國在東南亞的“離岸制衡”策略正遭遇挑戰。
這回特朗普的“誘騙”失敗,未來,美國可能加大對越南施壓,但越南的戰略轉向已成定局。
參考文獻
中越將舉行“攜手同行-2025”陸軍聯合訓練 央視網 2025年07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