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的公寓同樣周邊配套齊全,學校,商場,醫院資源一應俱全。所以,在新加坡,只要收入不高,符合新加坡的公民身份,就可以申請公寓。
都說房價降了,但是在大城市,房價收入比依舊30以上,好多人照樣買不起房。
不過好消息是,房產市場已經迎來新政時代——“雙軌制時代”,以后大城市,6%的家庭,估計都不用再買商品房了。
01、
房地產雙軌制時代來臨
啥是房地產雙軌制時代?
說的簡單點,就是將保障房與商品房緊密結合,重塑房地產市場產發展新格局。
比如廣州安居集團之前就發布公告,要在全市范圍內收購存量住房作為保障性住房。
只是,滿足條件的房型才能被收購:
第一,面積不超過90㎡;
第二,已經建造完畢、取得竣工驗收意見書。
第三,權屬清晰,沒有被查封、異議登記、抵押。
這樣的房子面積不大,沒有爛尾和債務問題,中低收入群體買得起,可以實現較低的成本讓他們住有所居。
那么,那些沒有被納入到生活范圍的商品房呢?則面向有更高居住品質需求以及投資需求的群體,憑借市場機制調節供需與價格。
說的再通俗易懂一點,就是以后:
有錢人買商品房,窮人買保障房
按比例來看,大概率是這樣的:
60%的保障房,給80%的人居住。
40%的商品房,給20%的人交易
這種模式就和新加坡那邊很像,新加坡早在1960年就開始,政府承擔了“居者有其屋”的義務,通過低價出讓國有土地大規模建設公有住房,
現在新加坡的公寓規模占比高達80%,私人住宅比例只有20%。而且公寓房的價格只有同地段商品房1/3的價格,一般打工人五六年時間就可以買得起公寓房。
而且購買了公寓房的人,一輩子也只有兩次購買公寓的機會,買了以后也不能馬上賣房,即使要出售也只能賣給符合條件的人。所以,新加坡的房價一直都比較穩定合理。
而從我們這兩年的定點來看,未來,我們也將走出適合我們自己的雙軌制。
02、
為啥要走住房雙軌制?
從國內行情來看,住房雙軌制已是大勢所趨:
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房價又居高不下,很多人掏空家底,一輩子都付不起首付,采取雙軌制就可以精準幫扶中低收入群體,避免他們因住房陷入困境。
②防范系統性風險
單一的商品房主導模式很容易催生地產泡沫,一旦市場遇冷,房價下行,很可能對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而有了保障房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分流商品房需求,平抑房價波動,另一方面,也能為市場注入穩定器,防范系統性風險。
③滿足城市化需求
未來依舊有大量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徙,剛性住房需求還將上升,采取住房雙軌制,既能滿足新市民的過渡性居住需求,還能為改善需求群體提供商品房選擇,簡直就是兩全其美。
03、
未來大城市保障房展望
據統計,去年以來,各地保障房規模共計172萬套,
住建部也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國計劃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870萬套間,預計可以幫助2600多萬新市民、青年人改善居住條件。
這些都預示著,未來,中國大城市的保障房規模將大幅增加。屆時,中低收入群體只要支出較低的購房或租房成本,就可以在城市扎根,享受城市優質配套。
高收入群體則可以選擇商品房,別墅等住宅,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
預計在這個趨勢的推動下,未來大城市,60%家庭今后不用再買商品房了。
一方面,中低收入群體可以直接選保障房,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光繼承就能解決居住問題,再者,當代不少年輕人更傾向于租房生活。
所以,在大城市,保障房撐起樓市“半邊天”,或將是大勢所趨。
04、
普通家庭應對策略
第一,明確需求
起碼你得搞清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住房需求,如果你是剛剛踏入社會,資金有限,不如申請保障房。
如果你有較好的經濟實力,就可以從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間衡量,理性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那一項。
第二,提高居住品質意識
買商品房也好住,保障房也罷,核心目的都是讓自己住的更舒適。
如果選擇的是保障房,可以通過軟裝來增加居住體驗。如果選擇的是商品房,就要多考慮周邊的配套環境以及物業服務等等,
優先選擇核心區域的房子,生活更便利,保值增值潛力更大。
第三,密切關注政策動態
不管是保障房還是商品房,都需要跟蹤政策動態,如果有補貼政策及時了解申請條件,享受最優惠購房。
總之,未來住房雙軌制模式下,保障房和商品房將各司其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