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葉圣陶全集》編纂研討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對全集編纂方案展開了深入研討,將啟動葉圣陶相關資料征集工作,廣泛搜集散佚文獻。
人教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表示,葉圣陶先生是人教社的鮮明旗幟和靈魂,編纂出版其全集是人教社的使命擔當。人教社專門成立《葉圣陶全集》項目組,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組建高水平專家團隊,集全社之力,編纂出版一套兼具學術性和實用性、系統完備的精品力作,并將同步建設葉圣陶作品數據庫及學術思想研究庫,開發系列衍生出版物,將人教社打造成為葉圣陶主題出版和研究重鎮,激活葉圣陶思想文化資源的當代生命力。
《葉圣陶全集》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商金林介紹說,編纂團隊將啟動葉圣陶相關資料征集工作,廣泛搜集散佚文獻,以“求全、求真、求新”為原則,明晰編纂思路,在收錄范圍、編纂體例、校勘標準等方面,展示現代學術的規范性和創新性,將《葉圣陶全集》打造成兼具學術深度與時代價值的經典之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潔宇建議,全集編纂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重視總序撰寫,明確呈現葉圣陶研究現狀,闡釋其當代價值,凸顯全集編纂對于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底本選擇應在遵循總體原則的前提下具體而異;分卷標準、集外作品的編排需反復斟酌,確保全集的學術質量和編纂體例的科學性。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編審陳艷提出,葉圣陶先生的影響力涵蓋文學、教育、出版等各個領域,葉老全集編纂是文化史上的大事,未來將會出現一大批葉圣陶研究成果,甚至可能推動葉圣陶研究熱潮;要重視搜集葉圣陶手稿。
《魯迅研究月刊》主編、魯迅博物館研究館員姜異新認為,“求全”是一個動態過程,既體現為文獻數量,也體現在全面呈現葉圣陶人格上。全集編纂有許多難點,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善本”;注意搜集手稿,嚴格鑒別未刊稿、書信等特殊文獻;分類要清晰,突出重點。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李浴洋從學術成果文化傳播的角度,提出既要充分汲取傳統全集編纂的經驗,也要考慮當代文化傳播語境,注意圖像、影像、聲音、題詞等多種散佚資料的搜集,研究創新性的編纂方式,還要重視索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