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展示了自己的價值,也證明中國在遠程空對空導彈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今還有一個好消息,中國研發射程1000千米的超遠程空對空導彈。根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近日報道,中國正在研發一款射程達到1000千米的高超音速空對空導彈,這款導彈將“重新定義空戰空對空導彈技術”。
現代空戰中空對空導彈為主要武器,航炮已可有可無,如今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地位越來越高,射程越遠自然越好。沒想到,中國要研發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射程達到1000千米,一旦投入使用,可以重新定義空戰,并迫使敵方戰機不敢升空。
現代空對空導彈的射程遠沒有達到1000千米,通常達到200千米為難題,俄制R-37M空對空導彈只有400千米,中國的PL-17空對空導彈射程為400千米,如果達到1000千米,不僅可以改變空戰理論,還有可能改變力量對比。
目前,中美俄為遠程空對空導彈技術領先國家,只是沒想到中國要大幅度領先。在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報道之前,美國媒體也報道過,中國正在研發超遠程空空導彈,還提出其設計不僅要達到射程達1000千米,最大速度更接近10馬赫,主要針對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等高價值目標。
從掛載機型看,這款遠程空對空導彈將成為殲-36主力武器。原因很簡單,由于射程“前所未有”,導彈的尺寸與重量不可能太小,殲-10戰斗機基本無法掛載,殲-20戰斗機也無法納入內置彈艙,只能采用外掛方式,意義就不大了,也只有研發中的殲-36戰斗機因擁有更大的尺寸,可以在內置彈艙內容納射程1000千米的超遠程空空導彈,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硬件條件。
還有一點,殲-36戰斗機作為一款六代機,將配套全新的傳感器,加上預警機和衛星中繼引導,完全可能具備支持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能力。
殲-36戰斗機應用了全新設計理念,重視與其他單位的協同,可以借助于友軍獲得目標信息。據說,平流層浮空游艇在高空最遠可以探測到2000千米,若配備“天基研鎬汞紅外探測器”針對戰機發動機尾焰的熱信號,對飛行高度8000米的隱身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1800千米,如果是衛星,發現距離更遠了。055大型驅逐艦上正在研制的新款超級雷達甚至可以探測4500千米以外的目標,這都可以支援超遠程空對空導彈作戰。
從各方面的條件,殲-36戰斗機才是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最理想平臺。這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現代空對空導彈的最大射程和作戰射程為兩個概念,作戰射程只有最大射程三分之二。例如,美制AIM-120C空對空導彈的最大射程120千米,實際交戰距離不能大于80千米,否則命中率極低。如果射程為1000千米,作戰射程就只有600千米,這也將有碾壓性的性能。
目前預警機的監視范圍并不算大,E-2預警機的監視直徑為800千米,空警-3000預警機的監視直徑為1000千米,相當于半徑為500千米,1000千米的射程,等于在預警機發現導彈載機平臺之前就發射導彈了。
有關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射程,印度最明白,在印巴空戰中霹靂-15E空對空導彈讓印度清醒過來,射程遠的優勢為壓倒性,當時沒有任何印度戰斗機進入巴基斯坦控制區,但是仍有6架被擊落,墜落的地點最遠距離實控線在100千米以上,也因此在事后,人們發現霹靂-15E空對空導彈的實際射程達到180千米以上。
俄烏戰爭中已不存在格斗空戰的問題,俄羅斯軍隊的戰斗機已不再加掛格斗導彈,印巴實戰再進一步證明超視距空戰的價值,誰的導彈射程更遠,誰占優勢已成為空戰的一條基本原則。
以前美國媒體曾經主張,美國的空對空導彈射程是最遠,技術最先進,現在的實戰證明美國已經落后于中俄,中國更已經是遙遙領先。400千米的射程已經滿足不了中國的要求,1000千米只是最新的要求,并不是最終的目標。根據美國情報部門的消息,中國正在研發1600公里射程的防空導彈。
現在在軍事技術領域,中國已經從追趕狀態進入領先狀態,風水輪流轉,換成美國在后面追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