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發帖,我并不看好董宇輝文旅助農,就像鐘睒睒說的,你今年助農,產品賣的好,農民來年會加大種植面積,但你明年不會再來,全國的城市太多,邀請的也多,不可能明年再來你這個城市,董宇輝們也要尋求新鮮感,就像超市擺放一些新鮮的商品一樣,那么問題來了,明年增加種植面積的賣不出去怎么辦?這就是誤導農民。
譬如,重慶榮昌鹵鵝,因為鹵鵝哥火了,必然其他商家會跟進,會擴大生產規模,但明年鹵鵝哥不火了怎么辦?實際上鹵鵝哥現在都不火了,偃旗息鼓了,人們對那種到處不顧體面的投喂厭煩了,明年就徹底忘掉鹵鵝哥和榮昌鹵鵝。
做生意憑的是長久之計,老老實實做產品,才能發展壯大,看看以往的淄博燒烤和天水麻辣燙,誰還在意?誰還去打卡?受傷的還是擴大規模的商家。
- 這究竟是咋回事?
鐘睒睒提及,企業家電商助農傳播錯誤信息。其實,他的這個聲音來自去年在贛州賣臍橙的時候。
鐘睒睒:企業家不要去做電商直播。你今年幫農民賣了,明年還賣不賣?你給了農民一個錯誤信息。你有幾十萬、幾千萬粉絲,你這一次給他賣出去的價格好,這一次是幫他的,你明年幫不幫?今年大賣,農民第二年種下去再賣給誰?你這次是真的助農,但也傳播了錯誤的信息,要想一想有沒有給農民真的“三點水”的那個“漁”(授人以漁)?
對此,有網友認為,“扶上馬,送一程”;“鯰魚效應”;總比一潭死水強吧!你說的地方政府好像都是吃干飯的,就等著各路大神救急?人家不以此發展地方電商經濟嗎?比如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河南的西瓜醬,沒有閱山河,包括我和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有這款產品,宣傳后,本人復購多次!這就是肉眼可見助農的效果!
有網友表示,助農是打破原來經濟平衡,他只是到一個大的農場主去掛鏈接,其他小的種植戶,根本不沾邊。比方這個農產品大家都種,他賣得越多,其他人就會賣得越少,只能富了這個能掛鏈接的農場主,其他人就賣不出,只會更難,而且就是一陣風就來一次。
- 董宇輝助農,是殺雞取卵式扶貧嗎?
不可否認,董宇輝事有情懷的。有一次賣玉米的時候,為了讓大家體會到農民的不易,他細細的說著,玉米從種植到收獲過程,更是說出 “每一口的香甜,背后都有著農民風吹日曬的不易?!?/p>
有人說價格可不可以便宜些,董直言道:不是農產品,價格都可以幫家人打下來,唯獨農產品不行,一句“谷賤傷農”說出了所有。
一根玉米,經過主播,再到經銷商,再到農民手里,實際到手很低了。
從這個鏡頭來看,可以說,這就是董自身最大的優勢和賣點。但是,直播能否保持讓農民長期穩定銷售,的確要打個問號。他的這種模式,只能救急,卻不能救窮。
換言之,今年好賣,明年他不去了,當地農戶銷售又是一團糟。董宇輝要考慮的,應該建立一種直銷網絡,打造區域品牌優勢,可以長期穩定供應對農民有幫助,一陣風式的營銷沒半點益處。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