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人們常說的三大因素,大學、專業、地域,甚至還有人說,城市地域為第一考慮的因素,然后一通分析,無非是說,城市地域能夠讓大學生開闊眼界和提升認知。
如果說,選擇大學,大學和專業是必須考慮的因素,那城市地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基本就是無腦者的人云亦云。
人云亦云是人的通病,所謂“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就像一些女人常常說,要留住丈夫的心,先要管好丈夫的胃。天底下,有哪個男人出軌找小三,是因為沒有一口飯吃?這樣毫無道理可言的話,并不妨礙廣泛流行。
說城市地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認知和開拓大學生的眼界,也是這樣,毫無道理,卻廣泛流行。
大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生活,走出校園,到城市購物游玩的時間并不多,更不可能深層次接觸到城市的社會生活。不管是哪個城市的大學,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學習生活的交往交流,主要在老師與同學之間進行。我就不明白,大學的城市地域,能夠對大學生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就想問一句,你是到大學讀書的,還是借口讀大學,到大學所在的城市走街串巷混社會的?
再者說,如果沒有深度介入,沒有深度的交往交流,生活環境中的人群,又能對人們產生多大的影響?難道說,你在省政府旁邊擺個油條攤,你就能了解政府的運作,就進入到更高的圈層,能夠開拓視野,提升認知?
有人要以劉向東初始創業到中關村賣光碟為例,呵呵,那到北京選擇一個三流職業院校,這種創業氛圍更好,何必到清華讀書?那里的一堆同學泡圖書館,都不知道上街創業。
要說城市地域對大學生的影響,無非是影響到實習,如果這個城市有大學生專業對口的企事業單位,那就容易在本市找到實習單位。即使是這樣,在大學周邊就能找到實習單位的情況,是極小的概率。稍微大一點的城市,很難白天在單位實習,晚上回學校住宿,還得在實習單位旁邊找到住宿的地方。反正都是要租房,那在本城實習,與到外地實習,有多大差別?
城市地域,也不是說對大學沒有影響。城市地域,關鍵在于對大學老師流向,會產生重要影響。比如,西北某大學的老師,如果有機會,肯定愿意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學工作。城市地域好,就能夠吸引到更多更優秀的老師。城市地域不好,就可能讓本校的優秀教師外流。而一個學校的發展,教師隊伍的水平高低,無疑是關鍵性因素。西北某知名大學,呈現下滑之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許多優秀教師,讓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給挖走了。
也就是說,城市地域,只會影響到大學的發展。學生選擇大學,只有兩個因素,就是大學和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