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房價倒數第一的城市,馬上要修建機場了。
沒錯,就是鶴崗。
人口86萬,GDP不到400億的小城市,準備修建一座機場,規劃客流量45萬人次。
對比一下長三角的蘇州。
1300萬人口,2.67萬億GDP,即使經濟這么強,也不配擁有一個自己的機場。
很多人覺得,非常離譜。
鶴崗第一次爆火,大概是2019年。
當時網上有消息說,幾萬塊錢,就能在鶴崗買一套房。
之后6年,鶴崗一直是網紅城市,很多人專門過去打卡。
物價低、風景好,再加上配套不錯,很多退休老人,或是做電商自媒體的年輕人,都愿意常住在那里。
鶴崗經濟的轉折點,是2012年。
之前達叔團隊介紹過河南平頂山,兩座城市都以煤炭發家。
河南平頂山資源詛咒,715萬雕塑,圍標串標、利益瓜分
巔峰時期,煤炭工人福利待遇非常好,十幾年前,月薪能夠開出8k。
當時全市1/3的人口,都是煤炭產業鏈上的。
不過,2012年煤炭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直接導致鶴崗近10年的衰落。
主要有三個原因。
A,2002-2012年,煤炭黃金十年走到末尾。
2001年東大加入WTO,市場對鋼鐵和煤炭需求量增加。
本來2008年左右,經濟進入疲軟期,各行各業已經內卷了,需要限制產能。
但當時為了刺激經濟,高層出臺四萬億政策,相當于嗑了一次偉哥。
余永定、單偉建、孟曉蘇,東大新“4萬億”刺激
大量熱錢繼續進入鋼鐵和煤炭領域,進一步刺激了產能。
等到2012年,內外需求再次疲軟,偉哥失效了。
鋼鐵和煤炭行業,終于進入了大屠殺,價格戰環節。
B,進口煤炭的沖擊。
2009年,中國從煤炭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海外的煤炭價格更低。
例如,曾經鶴崗有些老人說:
當年本地的煤炭,因為表層的都開采完了,需要進入地下1000m開采,成本600塊/噸,
但是海外進口,只需要300塊/噸,競爭不過。
C,新能源行業的沖擊。
2012年之后,光伏和風電行業,剛剛進入黃金十年。
再加上之后環保要求提高,對煤炭的需求量都在降低。
原來鶴崗最多有300多個煤礦,現在大部分都關掉了,只剩下幾十個。
煤炭行業,一直是鶴崗的經濟支柱。
目前,煤炭產業增加值,依然占鶴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七八成。
煤礦關了這么多,本地幾乎找不到其他好崗位,年輕人逐漸都跑了。
從2005-2024年,20年時間,鶴崗人口流出26萬,占比24%。
相當于一座城市,1/4的人全跑了。
這也是房價如此便宜的,第一個原因。
達叔團隊研究了一下黑龍江的經濟:
全省3072萬人,全省的GDP大概1.59萬億,只有上海的30%,是蘇州的60%;
黑龍江全省的GDP,比寧波一個市還少了2200億。
2010-2020年,黑龍江人口流出650萬。
長期來看,這里的房價,都是沒有支撐的。
鶴崗房價便宜的第二個原因,則是供應量。
據報道,2013-2018年期間,鶴崗進行了大規模的棚改房,多出來11萬套房子。
把原來煤礦工人的棚戶區,全都拆掉了,新蓋的全是鴿子籠。
其中,很多房子位子比較偏,而且人手好幾套房,砸盤的太多。
很多房子,幾萬塊錢就能買下來。
不過,鶴崗市中心也是有好房子的,均價在3500元/平以上。
最貴的,能夠俯瞰全市的那種,大概5000元/平左右,
現在鶴崗不到2000元/平的均價,是被那些棚改房拉下來的。
說完鶴崗的經濟,再來說新機場。
為什么要修建這個機場?
按理說,機場客流量超過200萬人次,才可以基本覆蓋現金支出;
客流量超過500萬人次,才可以基本覆蓋成本。
但鶴崗的新機場,規劃客流量只有45萬人次,純粹是賠本買賣。
不過,從產業結構、國防安全的角度思考,機場依然是有意義的。
首先是產業。
目前鶴崗正大力發展石墨產業,以及旅游業。
鶴崗石墨礦石儲量達20.08億噸,占全國的1/3。
當年鶴崗煤炭紅利吃了幾十年,現在還能繼續吃石墨紅利。
鶴崗當地唯一的民企上市公司,就是做石墨的。
修建的新機場,距離石墨礦區大概50公里,方便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
另外,鶴崗是網紅城市,風景非常漂亮,每年游客超過600萬人。
現在想要去鶴崗,只能從哈爾濱,坐4小時的綠皮火車,過程很折磨人。
如果能夠修個機場,能有效緩解旺季客運量。
那為什么不修高鐵?
之前達叔團隊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機場和高鐵的區別。
大分流,為什么美國選擇飛機,東大選擇高鐵。。
機場是一個點,高鐵是一條線。
如果地區經濟好,各個城市之間連成一片,發展高鐵是最合適的。
但如果地區太偏遠,城市都是點狀分布,中間有大片荒地,這個適合發展飛機。
正因此,東大機場密度最高的幾個地方,是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
全都是邊境地帶。
而且,在寒冷地區修建高鐵,成本是其他地區的2倍。
修建高鐵,正常一公里需要1-1.5億左右,如果在東北,則需要2-3億左右。
另外一個原因,是國防安全。
鶴崗就處在東大邊境上,和旁邊鄰居接壤。
如果人口流逝太多,本地產業逐漸衰亡,有可能威脅到安全問題。
所以,在當地放點產業,再修建一座機場,是為了留點人看門。
最后再來說蘇州。
幾十年前,蘇州就開始向上面申請機場,但一直沒被批準,坊間流傳有2個原因:
A,長三角空域緊張。
東大的空域,很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大部分不會留到民間。
民航領域,本來能用的空間就少。
而蘇州附近,正巧有兩大機場。
一是上海虹橋機場;
一是無錫和蘇州之間的碩放機場。
再加一個蘇州,有人說太擁擠了,所以不被批準。
B,上海從中作梗。
大概20多年前,上海調整了自己的機場業務。
東邊的浦東機場,負責大部分國際航運;
西邊的虹橋機場,負責大部分國內航運;
上海對外的說辭是,這是正常的業務調整,完全沒有其他目的。
但是民間一直有猜測,覺得這是在打壓蘇州。
曾經王志綱就說過:
1990年代浦東開發后,上海有大量外資進入。
見得多了,上海尾巴逐漸翹起來了,開始挑挑揀揀了。
這時候,旁邊的蘇州趁機過來挖墻腳,搶回去一堆產業。
等到2000年代,上海反應過來,開始和蘇州競爭。
其中一個手段,就是把國際業務放到東邊。
這樣蘇州的進口原材料,需要從浦東下,再運到蘇州,成本提高了很多。
正因為有這樣的歷史,蘇州機場一直被否,有人把矛頭指向上海。
害怕蘇州搶虹橋機場的生意。
客觀分析一下蘇州的交通,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
距離碩放機場30公里,需要1h。
距離虹橋機場60公里,需要2h。
這個距離遠么?
也還好。
上海很多區域,去浦東機場或虹橋機場,差不多也需要這么長時間。
而且,今年蘇州獲批了一個通用機場,在常熟沙家浜鎮東南部、昆山巴城鎮西北部。
距離工業園區,差不多也有20-30公里。
有人認為,雖然通用機場比不上運輸機場,但這也算開了口子。
未來有可能暗渡陳倉,慢慢升級為運輸機場。
不過達叔團隊認為,蘇州通用機場,大概率會和低空經濟結合,而不會轉為運輸。
之前蘇州也有過類似的消息,可以坐直升飛機去上海,只需要40分鐘。
所以,蘇州想要擁有自己的機場,估計還要看各種歷史機會窗口期。
對比黑龍江,蘇州崛起的速度非常快。
20年時間,人口增加了550萬,GDP翻了6倍,房價也翻了4倍。
如果有人當年在鶴崗、平頂山工作,最應該做的,就是把過去高福利下的積累,全都搬到蘇州這樣的城市。
既能吃到資源紅利,也能吃到城市化紅利。
而在可見的未來,人口流動不會停止,城市之間的分化,會進一步加深。
蘇州一邊被吐槽沒有機場,一邊在高速發展,成為東大最強工業城市的第一梯隊。
機場很近,滬蘇同城,長三角一體,幾十分鐘就到,能用就夠了,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