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富貴如黃仁勛,
也要換裝來帶貨!
近日,英偉達CEO黃仁勛今年第三次訪華。
“皮衣哥”身著唐裝亮相第三屆鏈博會,并在演講中提及了11家中國公司。
其中就包括騰訊、網易、米哈游、游戲科學(《黑神話:悟空》開發者)、MiniMax等多家涉及游戲開發的公司。
這絕非偶然的寒暄,游戲產業確實讓英偉達另眼相看。
游戲正從娛樂消費的賽道,躍升為人工智能應用的排頭兵。
對此,黃仁勛舉例稱:“今天的計算機圖形表現得不可思議,例如《黑神話:悟空》。這部游戲中用到了許多AI,所以它如此美麗。”
在黃仁勛現身北京的同一時間,“原神之父”蔡浩宇遠赴海外創立AI公司Anuttacon,悄悄上線了首款AI原生游戲《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試玩Demo。
該游戲Demo在Steam美區上線即引發熱議,48小時內躋身地區免費熱榜。
這款游戲以AI多模態交互為核心亮點,玩家能與被困外星星球的女生Stella進行文字、語音甚至視頻實時對話。
而在此前,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CDEC)組委會發布消息,公布了8月份舉行的ChinaJoy AIGC大會首批嘉賓名單,包括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朱軍、騰訊混元AIGC ToB業務負責人邵帥等AI領域專家參會。
據悉,今年的AIGC會議將以“破曉之光”為主題,探討“AIGC驅動的數字娛樂新范式”等內容。
而在上月底,騰訊發布混元游戲視覺生成平臺,這是依托混元大模型打造的首個工業級AIGC游戲內容生產引擎。
為何國內最負盛名的游戲行業盛會和游戲行業“一哥”不約而同打出“AIGC”這張牌?
怎么看待DeekSeek等AI技術對游戲產業的影響呢?
如何看待蔡浩宇推崇的“AI多模態交互”對游戲發展又有哪些意義?
現在不少游戲企業都用進行所謂的“產業融合,”嘗試利用自身在游戲研發中積累的AI技術和經驗,賦能其他行業。
如何看待這種“產業融合”?
目前這類嘗試是否仍屬于“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價值”的階段?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石力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AI最好的試驗田是游戲,沒有之一。
這也是黃仁勛穿上唐裝,頻頻提及AI和游戲的原因。
畢竟算力需要芯片,這就是帶貨的節奏。
同時游戲也可以AI探索各種數字化應用場景去打破目前游戲體驗的諸多局限,即跳出“文本框”,開辟更自由的天地。
同時,這種試錯,自然可以實現游戲+,即在更多數字媒體領域去進行結合。
其中甚至包括AI醫生這個迫切需要個性化交互和“望聞問切”式針對性診療的AI藍海。
當然,目前所AI賦能產業,都還只是一面旗幟。
就如辦公自動化說了多年,但事實上自動化也僅僅為人類極少部分的簡單勞動提供了解鎖,還需要日積月累。
具體到AI與游戲的融合上,探討更多的往往是最新大熱的AI原生游戲。
目前而言,AI原生游戲正在萌芽,即不再只是通過AIGC提供輔助,而是由AI直接創造一個游戲。
又或者,通過完全AI互動去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開放世界、局局新的游戲體驗。
當然,目前只是萌芽,諸如DeekSeek等AI技術當下主要還是提供“外掛”。
例如,在玩家游戲體驗中表現為簡單的和AI NPC交互,盡管沒有人真正樂意和“假人”聊天。
又或者是在游戲的畫面、測試上做好優化。
當然,借助AI進行深度思考,來為游戲設計人員提供更多的腦洞和參考,則會成為AI對游戲產業影響的潛流,畢竟沒有人類設計師會承認全靠AI開腦洞。
至于蔡浩宇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作為一種AI原生游戲,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沒有人會因為其有黑科技或AI而熱衷于一款游戲。
但其游戲通過和AI進行“交流”,憑空開拓出專屬于玩家的“新劇情”,大有將蔡浩宇當年在《原神》中的開放世界概念,向更大自由度開發進一步推動的意味。
只是,這種頗有早古網游(文字MUD)風格感的體驗,目前應該只是游戲極客們的愛。
普通玩家或許會淺嘗,但愛不動,畢竟其難玩和不可控是肉眼可見的。
但黃仁勛的芯片,確實會在國產游戲大廠中有個好銷量。
畢竟,AI游戲是未來方向,有算力就意味著有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