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池州學院赴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朱備鎮蓓蕾課堂暑托班成功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支教活動。當日重點聚焦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藝術實踐,為當地兒童奉上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之旅。
上午的活動由青陽縣文化館專業團隊帶來兩門特色課程。在青陽腔教學環節,專業老師通過生動的講解,深入淺出地展示了該地方劇種的藝術特色與傳承價值,并邀請學生上臺互動學習,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唱腔的魅力和表演的神韻。隨后進行的泥塑制作課上,老師們帶著工具材料深入學生中間,進行細致的一對一指導。孩子們饒有興致地在指尖進行捏、塑、刻、劃,將平凡的泥土化為形態各異的小作品,傳統手工藝的種子在實踐中悄然萌發。
青陽腔老師上臺表演
泥塑老師一對一指導
下午課程由實踐團精心組織。首先,畫家丹丹老師結合九華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引領孩子們圍繞朱備鎮吉祥物——諦聽進行創作。在講解繪畫技巧與文化背景后,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創作。課堂氣氛在身著全套諦聽人偶服的工作人員驚喜入場時達到高潮,“諦聽” 與孩子們親密互動、歡樂交流,瞬間拉近了神話角色與現實的距離,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緊接著,實踐團成員汪昊為孩子們帶來了《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主題課。他從食材選擇、烹飪方法等基礎入手,逐步拓展至不同飲食文化形成的歷史淵源與社會背景,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扇了解多元文明的窗口,有助于拓寬視野。
繪畫指導
中國飲食習慣講解
從傳承非遺的青陽腔、泥塑,到融入九華元素的諦聽繪畫,再到跨文化視角的飲食差異探討,系列課程設計精心、動靜相宜,有效實現了知識傳遞與文化傳承的有機融合。本次活動不僅為蓓蕾課堂的孩子們帶去了難忘的學習體驗,啟迪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對世界多樣性的理解,更彰顯了池州學院學子將知識播撒鄉間、以青春助力文化傳承的責任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