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了一個很令人感慨的帖子,博主發帖詢問網友們,她到底做錯了沒有,應該是先去醫院還是先結婚?
幾日前,原本是博主的大喜之日,兩方家庭準備了大半年的時間,終于迎來了結婚的那一天。跟所有新娘一樣,博主在酒店里化著新娘妝,空氣里是甜膩的香水與喜悅的喧鬧。
博主端坐著,化妝師的筆觸輕柔描摹眉眼,鏡子里映出她忍不住翹起的嘴角。伴娘團嘰嘰喳喳整理著裙擺,攝影師鏡頭早已就位——萬事俱備,只待那扇門被新郎推開。
可是沒想到,新郎的一個電話,瞬間把所有的一切都打破了。只聽到電話那端傳來新郎破碎的哽咽:“我爸媽…車禍…在搶救室搶救…”
掛斷電話以后,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博主望著酒店的布置,一切都是喜慶的紅色。“搶救室”三個字,瞬間澆熄了滿室喜氣。方才還喧鬧的房間驟然沉寂,大家的笑容僵在臉上。原本精心設計的接親儀式流程表靜靜躺在桌上,這下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
怎么辦?去醫院還是結婚?
為了這場婚禮,博主和新郎真的準備了很久,做了很多的工作。所有的親朋都已經到位,還有很多外地請假坐飛機來的朋友們,酒店和酒席是早就定好的,也都不能取消。
于是,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博主自行在心里做了一個決定,一個念頭異常清晰:若他實在無法脫身,我獨自一人也要完成這場婚禮——至少,我要對所有遠道而來的人,有一個交代。
婚禮開始,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新郎出現了。一身禮服,胸口的新郎襟花甚至有些歪斜,沒有言語,兩人目光在空中相遇,只有彼此才懂得痛楚與決絕。
兩人默契地都選擇將婚禮進行下去,只是把所有流程都簡化了。誓言莊重出口,交換戒指的指尖卻無法控制地顫抖。本該歡騰的現場,只余一片沉重的靜默,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
博主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發到了網上后,就出現了兩種聲音。
有人深深理解:“搶救室門外等待除了煎熬別無他用,醫生才是關鍵。父母若有知,也必定希望你們完成這人生大事。”許多人感嘆新郎的擔當:“危難時刻他仍愿為你奔赴,你嫁對了人,這份默契與責任感千金難換。”
然而,另一種聲音也尖銳刺耳:“父母在生死邊緣掙扎,你們卻在紅毯上交換戒指?若真有萬一,新郎余生如何面對自己?”更有人直斥:“婚禮難道不能推遲?心腸何其冷硬!置生養之恩于不顧,如何心安理得享受婚禮?”
當至親生命垂危,那份焦灼如同焚心。趕赴到醫院搶救室的門外,是血脈里涌動的本能。然而另一邊,是同樣沉甸甸的契約——對伴侶的承諾,對眾多親友鄭重赴約的責任,以及新人家庭對未來莊重的開啟。
兩座大山轟然對撞,任何選擇都意味著對另一方的辜負。
那一刻,似乎沒有教科書式的“正確”答案。新郎和新娘只是選擇了當時當地,兩個靈魂在巨大痛苦中選擇了履行對眾多期待的目光許下的諾言。
最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去醫院還是去結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