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四川省瀘縣發生了一件怪事,農民在地里挖出好多石板,大家撿回家砌豬圈、鋪路面,誰也沒料到這些石板竟來自一個龐大的古墓群。專家知道后,飛速趕到:“這是宋代石刻”。
石板質地堅固,大小不一,上面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飛龍,有鳥獸,也有人物和花紋,可惜對于農民來說,石板就是石板,再精美有什么用?
那時很多人都沒有文物的概念,只覺得石板丟了浪費,不如拿回家砌豬圈,或者蓋房子的時候當地基。
時間一晃來到2000年,瀘縣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盧大貴偶然看到一篇介紹古代石刻的文章,看著上面的照片,他驚呼:“這不就是大伙兒從地里撿的石板嗎?”
他忽然意識到什么,趕忙借來資料查閱,這才得知那些雕刻圖案的石板竟然是宋代石刻,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了解石板的來歷后,他開始關注誰家有這種石板,串門的時候總要去看一眼人家的豬圈,走路的時候也時刻關注腳下的石板上是否有花紋。
這年夏天,瀘縣牛灘鎮的土坡上被暴雨沖出一個大洞,洞里竟藏著一個巨大的墓穴,盧大貴得知此事,立即匯報給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迅速奔赴現場展開勘察。
經過勘察,考古人員確定這座古墓修建于宋代,里面藏有大量精美的石刻。
墓室的石門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眉眼清晰,活靈活現;墻壁上雕刻著精致的花鳥魚蟲,雖歷經千年依然令人贊嘆。
古墓現世的時候,很多盜墓賊聞訊而來,隱藏在周圍準備趁機大撈一筆。
古墓中的文物都是國家的珍貴寶藏,考古人員自然不會讓盜墓賊得逞,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石刻移走妥善保存,接著繼續對古墓進行考察。
這時又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考古人員翻遍了古墓的每個角落,竟然哪兒都沒找到棺槨和陪葬品。
古墓里沒有棺槨和陪葬品,大概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這是一座“活人墓”,另一種是棺槨已經被人盜走。
所謂“活人墓”是指古代某些地方的老人失去勞動價值后,會被家人送到活人墓里自生自滅,等老人過世后再遷移到正式的墳里。
這種活人墓實際上是老人臨終前臨時的住所,自然不會安置棺槨和陪葬品,不過瀘縣的歷史資料中并沒有活人墓的記載,這種可能很快被排除。
關于第二種原因,瀘縣在宋代曾是宋蒙交戰的主戰場,戰火綿延長達30多年,民不聊生,盜墓活動猖獗,古墓很可能在那時被盜。
牛灘鎮發現古墓的同時,周圍的玄灘鎮、潮河鎮和青龍鎮等多個地區接連發現古墓,文物管理所非常重視,立即展開大規模搶救性挖掘。
隨著挖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宋代古墓呈現在大家面前,經過統計,竟然有160多處古墓群,其中包括800座古墓,很多墓中都有精美的石刻。
瀘縣古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密集的宋代古墓群,里面的石刻文物價值連城,如今都珍藏在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