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袖要像春風拂柳,眼神得跟著水袖走。”近日,位于徐匯區(qū)的宛平劇院內(nèi)童聲盈耳,50余名青少年在斜土街道“日暉有戲 戲韻童行”戲曲美育一日營中,以指尖觸碰傳統(tǒng),用童心解碼國粹。
“日暉有戲 戲韻童行”戲曲美育一日營
在“行走的劇院”探索中,宛平劇院的老師帶著孩子們從精巧的小劇場逛到大劇院。小劇場里,那些自帶吸音、返音功能的特殊墻壁讓孩子們嘖嘖稱奇;大劇場中,能靈活升降的座椅勾起了大家的探究欲。聽著老師揭秘舞臺背后的“技術密碼”,孩子們不時發(fā)出驚嘆。
午餐過后,越劇LIFE坊成了歡樂的海洋。學起水袖技巧時,孩子們稚嫩的小手甩得有模有樣,頗有幾分戲曲小演員的架勢;分組比賽生活化演繹時,大家把戲曲韻味融進日常場景,個個表現(xiàn)亮眼;拋起“戲曲奇妙骰”的瞬間,孩子們化身靈動的“小戲精”,在玩鬧中觸摸戲曲的精髓。
老師為孩子們講解戲曲表演技巧
在最后的國潮手作環(huán)節(jié),非遺絹人制作讓劇場歸于靜謐。孩子們執(zhí)起細筆,為賈寶玉、林黛玉戲曲形象的絹人衣襟勾勒金線,給發(fā)髻點染朱砂,一個個“寶黛”造型的絹人漸漸在指尖成型。孩子們互相展示作品,有人即興編排“寶玉贈帕”小劇場,將戲詞“這個妹妹我曾見過”化作童聲對白。家長王女士舉著手機記錄:“回家后將把絹人擺在孩子的書桌上,今天孩子和我都覺得收獲多多!”
孩子們制作戲曲絹人
記者獲悉,“日暉有戲 戲韻童行”戲曲美育一日營將持續(xù)開展至十月。
記者:解景昇
編輯:邱彩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