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其面積達到了(含島嶼)達2427.8平方公里,但其平均水深卻只有1.89米,屬于“大湖淺水”的類型。
(太湖)
因此有人提出對太湖進行改造,將其挖成第一大湖,以增加其淡水蓄水量。那么這種方案可行嗎?
改造太湖成本巨大
答案是不可行,如果要對太湖進行改造,那將會面對兩方面的巨大問題,其一是成本,其二是對地質和環境的影響。
(太湖)
在第一個問題上,當前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是翻陽湖,其在豐水期的平均水深為8.4米。
如果要將太湖挖成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需要將其平均水深挖到9~10米。
我們以10米計算,如果要將太湖水深挖到10米,那么需要挖掘大約200立方米的土方量。
歷史上我國還真有挖深湖泊的經驗,那就是上海滴水湖。
(上海滴水湖)
當時我國挖掘上海滴水湖時,使用雙向吹填法共計挖掘土方1780萬立方米,耗資5億人民幣左右。
如果要將太湖的水深挖到10米左右,挖出來的200億立方米土方量是上海滴水湖當時工程量的1123.6倍。
上海滴水湖改造的成本為5億人民幣左右,那么給太湖改造的成本將達到恐怖的5618億人民幣左右。
(改造太湖的成本極大)
要知道目前三峽大壩的建設成本,才2000~2500億人民幣左右。如果要將太湖挖成第一大湖,那么其成本相當于建造兩個三峽大壩了,這個成本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上都難以承受。
最關鍵的是,改造太湖沒有啥經濟價值。
中國之所以建造三峽大壩,主要原因是為了減少洪澇災害。
(三峽大壩)
在“96·8特大洪水”中,當時洪水的水位已經達到了94.73米,災區面積橫跨好幾個省,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洪災。
(花園口96·8洪水水位)
但在三峽大壩于2006年建成后,依靠三峽大壩強悍的蓄水能力和分流能力,中國再也沒有發生規模如此之大的洪災了。
相較于“96·8特大洪水”時災區面積橫跨好幾個省,現在黃河周圍的災區面積橫跨好幾個縣就足以上新聞聯播了。由此能看出三峽大壩起到的作用。
但是太湖作為長江下游流域的一個大湖,增加它的蓄水量根本沒法達到三峽大壩那種降低洪災面積和規模的作用。
以太湖的地理位置,等太湖能積蓄洪水了,那長江中下游早淹完了。
(太湖的地理位置)
你要說改造太湖能增加周邊區域的城市用水或農業用水,太湖周圍全是城市群,農業根本用不了這么多水。而周邊城市群緊挨著長江,也根本不缺水。
所以改造太湖,唯一能想到的作用就是經濟價值。
但問題是改造太湖需要耗資超過5000億人民幣,這個“新太湖”有多大的經濟價值能把這5000多億人民幣的成本給收回來?
改造太湖負面影響大
然后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改造太湖對周邊環境以及地質的影響巨大。
當前的太湖已經孕育出了復雜的水生生物鏈,并且其平均水深較低的情況還孕育了大量的沼澤和濕地環境,這些沼澤和濕地是大量珍稀候鳥的棲息地。
(太湖濕地)
此外太湖中還生長著大量的沉水植物,這些植物也需要依靠較低的水位才能良好生長。
如果對太湖進行大規模的改造,那么其現有的生態環境將被嚴重破壞。說不定連鎖反應下,會造成很多珍稀動植物的滅絕。
至于對地質的影響,太湖的湖底及周邊區域以松軟的沉積層為主,如果將太湖底部的淤泥挖走,那么周邊區域的地質層將缺乏支撐。
(太湖周邊區域以松軟的沉積層為主)
到時候太湖邊緣出現塌陷,導致湖面面積越來越大都是好的,如果出現周邊地質層的大面積塌陷,甚至是周邊建筑群受到影響,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
總而言之,改造太湖不僅成本巨大,而且還面臨著很多不可控的風險,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太湖的生態
其實對當地政府來說,把太湖填平帶來的收益遠大于改造太湖的收益。
(太湖)
太湖的價值主要是生態價值,可沒啥明顯的經濟價值。地方政府往往會更追求經濟效益,那么將太湖填平蓋工廠或搞房地產帶來的收益,將遠大于維持太湖的收益。
不過生態價值也是巨大的價值,這些年來我國中央很重視生態保護,所以將太湖填平這種事情,倒是沒地方政府去做。
這些年來我國為了保護太湖的生態環境也是下了極大的力氣。
(我國花了大力氣改變太湖生態)
太湖周邊是發達的經濟區,因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導致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這導致太湖湖水的富氧化程度之前漲得很高,經常出現“藍藻水華”。
(水體富營養化導致的藍藻水華)
為了解決太湖的生態問題,這些年來我國政府不斷打擊太湖周圍的污染排放問題,加強對當地水體的管理,這才將太湖的污染壓了下來。
到2020年時,太湖的平均營養指數為59.3,屬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可見其污染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太湖水體)
隨著水體污染的降低,太湖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生物量也多了起來。
在2007年時,太湖浮游動物年均生物量為1.25mg/l,到了2020年,這個數據變成了18.28mg/l,翻了14.6倍。
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好處,可比單純的挖深太湖深度,提升其蓄水量大多了。
正如我們上邊說的,太湖周圍不怎么缺水,挖深太湖也沒法帶來什么經濟效益,更沒法像三峽大壩那樣減少洪澇災害的損失。
但是改善太湖的生態,不僅可以保存我國的生物資源,還能一定程度上發展這里的經濟。
(太湖的生態得到了明顯改善)
別的不說,太湖的生態好了,單單是吸引來的游客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更不要提太湖周邊是城市群,這里生態好了,房子和地皮也能賣上價。
信息來源: 【1】中國經濟網·《太湖概況》 【2】上觀新聞·《15年間,太湖生態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 【3】水利部·《上海滴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建設及其水文化內涵分析》 【4】上觀新聞·《臨港15年15人|鮑鐵鳴:一位老開發的臨港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