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中國戰場流傳著一句讓三位黃埔將領頗不服氣的評價:"山東三李不如一王"。每當聽到這句話,李仙洲總會不言語的別過頭,李玉堂則會狠厲的盯著討論者,而性格最為火爆的李延年就會直接拍著桌子罵娘。盡管這三位黃埔軍校的老學長心中不服,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王耀武這個黃埔三期的后起之秀,確實已經把三位前輩甩在了身后。
王耀武的狠絕
1938年的春天,王耀武帶著麾下51師死守陣地,機槍管打紅了就澆泡尿物理降溫繼續打。
后來有個51師老兵回憶說:"王師長就蹲在戰壕里,跟我們一起啃著發霉的干糧。"
而此時的李仙洲在干什么?他的92軍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津浦線上來回調動,巡防空氣。據說這位黃埔嫡系軍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老校長蔣介石發電報請安。
這種鮮明對比,就像后來李延年的副官說的:"人家在前線拼命,我們在后方拍馬屁。"
都說勿謂言之不預,這也不奇怪李仙洲會在萊蕪戰役中五萬大軍灰溜溜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1938年10月,在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中,王耀武帶領部隊部隊趁著夜色摸上張古山,士兵們嘴里咬著白毛巾,手里端著刺刀,硬是把日軍一個聯隊給包了餃子。
天亮時打掃戰場,有個連長數了數,光他那個連就捅死了八十多個鬼子。
同一時期的李玉堂雖然已經是第八軍軍長,走在了還是師長的王耀武前面,但是在大戰之際,老李正指揮著第8軍往重慶倒騰青島的工廠設備,美其名曰"戰略轉移"。
后來有人調侃說:"李玉堂打仗不行,搬家倒是把好手。"
后來王耀武在俞濟時調任之后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王牌七十四軍的軍長,之后也因為他帶領七十四軍戰績輝煌,成為老蔣手中最能打的幾支部隊,就連日軍也不敢輕易硬碰其鋒芒。
有著扎實軍功鋪墊,王耀武的升遷也來得自然而然。他的老部下回憶說:"王長官升官快,可每次升官都是拿命換來的。"
再看看另一位山東老鄉李延年,混了八年才混了個集團軍副總司令,整天牢騷滿腹。
其實國軍中還有一位姓李的將領,他就是李天霞。李天霞一開始仕途比王耀武還要順利,人脈廣泛。
但是后來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軍功逐漸就比不上王耀武了。何應欽有句話說得很刻薄,但也很實在:"李天霞打仗要黃金,王耀武打仗要子彈。"
游刃有余
在國民黨部隊中,最令人詬病的派系斗爭。實話實說這潭渾水,不知道毀了多少軍中好漢。
李延年晚年寫回憶錄時還在抱怨:"湯恩伯那個王八蛋,總把老子當后娘養的。"李玉堂更憋屈,蔣介石到1948年才賞他個兵團司令當當。
王耀武就聰明多了,他既會給何應欽送戰利品,也不忘給陳誠遞小報告,連戴笠的生日宴都準時出席。不過說到底,人家是真能打。薛岳說得好:"王佐民(王耀武字)這個人,打仗是把好手,做人也不含糊。"
在抗戰時期大家一起打仗,但是打完仗大家的差距可就看出來了。
1945年9月的長沙受降儀式,王耀武站在主席臺中央接受日軍投降時,三李連觀禮席的前排都沒擠進去。
說起來他們都是黃埔同學,起點差不多,可結局天差地遠。當我們仔細比較一下這幾位的功勞簿就會發現,王耀武的嘉獎原因總是"殲敵若干",三李等人的則多是"作戰英勇"。
仗打到這個份上,蔣介石的算盤珠子自然撥得明白。所以在抗戰結束之后,蔣公才會讓老王成了山東省主席,成為了屈指可數的黃埔出身的封疆大吏。
都說識時務者為俊杰,王耀武雖然在濟南解放后成了俘虜,但是比起其他三人的下場來說無疑是好上了不少,山東三李不如一王,此言誠不虛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