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當前管理層狀況可以看出,當下的阿里巴巴集團相較張勇時代的最大變化,是從“單核驅動”走向了強有力的“多核驅動”。
礪石/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出品
1
近日,有網友在西湖夜游時偶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馬云一身休閑裝扮,騎著折疊自行車,面帶微笑與路人打招呼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視頻中的馬云,顯得頗為輕松。在過去幾年,阿里巴巴集團相繼經歷了平臺管制、電商主業競爭加劇、螞蟻金服業務剝離與核心高管變動等各種風波,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此次馬云有心情獨自騎行,夜游西湖,一定程度上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經過艱難調整,業務重回正軌的一個縮影。
2
在前不久,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2025財年的年報。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業績表現穩定,營收為9963.47億元,凈利潤也同比增長77%,恢復至1259.76億元。近萬億營收,千億以上凈利潤,能達到這一成績的企業目前在中國商業界依然屈指可數。
具體到各項子業務上,阿里巴巴集團也呈現出全面進步的局面。
首先,在電商主業,淘寶、天貓兩大旗艦電商平臺經過一系列優化調整,穩定住了市場份額,依然創造著強勁的現金流。閑魚、1688等專業電商平臺,分別在各自細分領域不斷加深護城河,保持行業領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阿里巴巴集團還首次將餓了么、飛豬兩大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合并進電商事業群,并基于餓了么的外賣行業積淀,在淘寶平臺推出了淘寶閃購業務,全力做強即時零售業務,這為淘寶的未來提供了全新的想象力。
在中國電商業務逐漸恢復到增長軌道的同時,阿里巴巴的海外電商業務在近幾年也突飛猛進,其一方面加強海外重點市場的本地供應,豐富產品組合,另一方面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實現了收入的強勁增長,預計在接下來的2026財年將實現整體盈利。
其次,在“云與AI”這個最具增長潛力的業務領域,阿里巴巴作為當前中國市場名副其實的行業領導者,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最大紅利受益者之一。一方面,受益于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阿里云的公有云收入加速增長,人工智能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帶動2025財年整體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另一方面,在基礎模型方面,阿里巴巴集團持續拓展模型能力邊界,于2025年4月發布了新一代的Qwen3模型,在多項權威基準測試中位居全球前列。
未來三年,阿里巴巴集團還將以超過過去十年總和的資金,在云和AI領域繼續加大投入,致力于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云基礎設施,開發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模型,這些能力都將進一步擴大阿里巴巴集團在云和AI領域的領先優勢。
再次,在電商、云與AI兩大核心主業之外,阿里巴巴集團的其它多個曾造成巨虧的創新業務的運營效率也大幅提升,例如阿里健康、虎鯨文娛、高德地圖與盒馬等創新業務都已經陸續實現盈利。尤其長期巨虧的阿里大文娛,經過一系列調整后,逐漸形成了優酷視頻與大麥娛樂兩大旗艦業務,業務質量大大提升。
最后,阿里巴巴還采取了嚴格的措施對投資組合進行精簡,其中最主要的是剝離了高鑫零售和銀泰百貨等線下零售資產,一方面避免了企業管理層在非戰略賽道上的精力分散,另一方面實現了顯著的資本回收。回收的大量資金,使得阿里巴巴集團能夠加倍投入到電商、云與AI等核心業務上,進一步夯實主業的競爭力。
3
對于阿里巴巴集團這樣的一家超大型企業,業務千頭萬緒,組織內部協同困難重重,要想實現上述各項業務的全面提升并非易事。但阿里巴巴在近兩年卻做到了,這不得不歸功于阿里巴巴集團新管理層團隊帶來的變化。
在創始人馬云退休后,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長與CEO便一直由張勇一人兼任,旗下各個子業務的負責人也經常輪動,這使得阿里巴巴集團長期處于張勇“單核驅動”的狀態。對于阿里巴巴這樣復雜的業務形態,“單核驅動”很難取得很好效果,因此我們能看到張勇掌舵時代的阿里巴巴在業務上經常顧此失彼。一方面在傳統電商主業上沒有能夠很好應對拼多多與京東的挑戰,另一方面在即時零售這一新電商形態上也沒有能夠形成合力,被美團持續擴大領先優勢,同時在云計算、文娛、健康、物流與新零售等多個業務領域持續虧損,失血嚴重,這最終導致了張勇的黯然下臺。
在張勇離開后,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權力進行了重組。其中,阿里巴巴集團創業元老,兩位終身合伙人之一,精通財務、資本市場與對外溝通,備受馬云信任的蔡崇信出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菜鳥網絡董事長;阿里巴巴18羅漢之一,擁有深厚技術背景與豐富管理經驗的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同時兼任阿里云董事長;年富力強,近些年一直掌管阿里巴巴集團電商主業的蔣凡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統管淘寶、天貓、閑魚、1688、餓了么與飛豬等所有與電商相關的中國市場業務與海外市場業務。同時,蔣凡也首次進入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委員會,與蔡崇信、吳泳銘并列,形成了阿里巴巴核心管理層的穩定“鐵三角”。
仔細觀察,這個“鐵三角”的團隊設計極為精妙。董事長蔡崇信集中精力處理阿里巴巴集團對外的各種事務,在對內的各種業務細節上較為授權,這使得CEO吳泳銘一方面能夠從對外的各種繁雜事務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能夠專注于集團內部各個業務之間的統籌協調,而公司最重要的電商基本盤業務,則由蔣凡這個頗讓人放心的人選親自掌舵,也避免了吳泳銘深陷具體業務細節,無法從整體上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整體把控。同時,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兼任菜鳥網絡董事長,集團CEO吳泳銘兼任阿里云董事長的設計,也讓菜鳥網絡、阿里云這兩個電商主業之外最為重要的戰略性業務均能夠得到集團最高層的最大關注,以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機遇。
另外,蔡崇信出生于1964年,吳泳銘出生于1975年,蔣凡出生于1985年,三者堪稱老中青三代結合。蔡崇信的資歷、威望可以很好地領導吳泳銘,而吳泳銘的歷史成績與影響力也可以很好地領導蔣凡,這種結合很好地實現了核心管理層團隊之間的互補與協同。
除了蔡崇信、吳泳銘與蔣凡這個老中青結合的“鐵三角”組合之外,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決策層還有一個最為不能忽視的力量,其便是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雖然馬云并未在阿里巴巴集團出任具體管理職位,但大量跡象都能看出馬云已經深度參與阿里巴巴這次戰略轉型,其出色的戰略格局與領導力,為“鐵三角”的密切協作提供了堅實的底座。
除了馬云、蔡崇信、吳泳銘與蔣凡為核心的最頂層的決策層組合之外,阿里巴巴集團在各個子業務也都形成了可靠的核心領導層。例如,虎鯨文娛CEO樊路遠、菜鳥網絡CEO萬霖與高德CEO劉振飛都位列阿里合伙人成員,他們各自掌管所屬業務已經多年時間,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無論能力還是價值觀都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還將帶領各自業務繼續進步。
從當前管理層狀況我們可以看出,當下的阿里巴巴集團相較張勇時代最大的變化是從“單核驅動”走向了強有力的“多核驅動”。其中,馬云、蔡崇信、吳泳銘與蔣凡就像智能手機CPU中主管性能的四個大核,樊路遠、萬霖與劉振飛等人就像分管影像、AI、續航與音質等子功能的多個小核。當阿里巴巴集團實現了數個大核與小核結合的“多核驅動”,其未來勢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