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巴林右旗巴彥塔拉蘇木達蘭花嘎查,有一位《格斯爾》和《岱日拉查》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圖門烏力吉。在大半生的光陰里,他一直默默耕耘著這片珍貴的“非遺方田”,將自己的命運與非遺技藝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這份深厚的緣起,深深植根于他童年的氈房。父親的嗓音是吟唱《格斯爾》史詩最初的啟蒙,聽奶奶和同村人演繹《岱日拉查》則是他童年最歡樂的時光。光影交織間,那一首首悠揚的旋律,如同草原溫暖的春風,吹拂著他幼小的心靈,在記憶深處烙下了永不磨滅的非遺文化印記。2008年,為了更深入地錘煉技藝,他拜在《格斯爾》國家級傳承人金巴扎木蘇老師門下,不僅虛心學習拉四胡,唱《好來寶》《岱日拉查》,還系統地學習了演唱《格斯爾》史詩、《格斯爾》倉、《格斯爾》頌技藝,將家學的沃土與師門的精粹相融合,讓古老的根脈在新時代扎得更深、更穩。
為了更好地傳承《格斯爾》《岱日拉查》,近年來,他先后收了7名《格斯爾》徒弟和5名《岱日拉查》徒弟,并將自身技藝進行毫無保留的傳授。同時,他還和徒弟及其他藝人到各地進行免費演出、培訓,足跡遍布赤峰、北京、蘇州、山東、海南、上海等地,通過一次又一次吟唱,全力播撒非遺的種子,讓草原英雄的故事跨越山河,綻放出一朵朵璀璨的非遺花朵,使深藏民間的文化瑰寶真正“活”在當下,走進人們的視野和心靈。
近年來,圖門烏力吉從未停止過創作的腳步,現有原創《格斯爾》作品《巴林山水傳說》一部,《巴彥塔拉贊》等好來寶、岱日拉查作品60余部,獲得自治區級、市級、旗級各類榮譽60余項。近兩年,圖門烏力吉以家鄉附近王爺山的民間故事為依托,著手創作《格斯爾》書籍《王爺山傳說》。他嘗試用一方書桌,連接起《格斯爾》輝煌的過往與生生不息的未來,以行走的姿態傳遞不滅的薪火,走上了新的非遺傳承道路。
圖門烏力吉表示,一直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修繕了格斯爾廟,建設了格斯爾傳習所、格斯爾射箭館、馬具展廳、文化展廳、說唱廳、賽馬場、幼兒園、體育公園,為格斯爾等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他現在信心滿懷,將持續致力于《格斯爾》《岱日拉查》等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事業當中,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應有貢獻。(李富 端木 李榮耀)
來源: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官方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