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會眾議院以221票贊成、209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2026財年約8320億美元的 《國防授權法案》 。
美國《國防授權法案》 一年出臺一次 ,主要作用是 批準美國的國防預算。 法案 涵蓋政策制定、預算授權、軍事戰略部署及軍隊管理等多個方面,可謂是美國下一年度國防體系的操作指南。
這次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第一個《國防授權法案》,透過其內容可以窺見新一屆美國政府的軍事戰略重點。
發展新型軍事力量。
總的來看,2026 財年 《國防授權法案》 呈現出鮮明的“技術至上主義”特征。
法案將技術研發預算從2025年的1413億美元增至1790億美元,漲幅高達26.7%,技術研發預算 中660億美元經費集中于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無人系統等“下一代戰爭核心技術”。
空軍和太空軍。
美國空軍和太空軍共獲得2495億美元預算。
特朗普親自揭幕的六代機項目F-47成為新的寵兒,收獲34.79億美元預算。
在伊以沖突中大出風頭的B-2戰略轟炸機的最新版本B-21也收獲了47億美元的撥款,是投入金額最高的單一項目。
此外,獲得大額撥款的新項目還有美國空軍期待已久的AIM-260A“聯合先進戰術導彈”等。
5月13日,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奧爾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美國F-47
法案 首次將太空軍作戰能力建設列為獨立項目,計劃投入72億美元建設“衛星哨兵”軌道監視星座和48小時快速響應發射系統,提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態勢感知和快速反應能力,從而掌控太空這一新興戰略制高點。
海軍。
美國海軍共獲得2922億美元預算。
雖然法案仍將采購和建造更多現役主戰艦艇作為重中之重,但更加 聚焦水下作戰能力與高超音速武器發展,其中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獲得110億美元預算,同時常規快速打擊項目(CPS)也獲得了大額撥款。
陸軍。
美國陸軍共獲得1974億美元預算。
為了應對未來戰爭中更加密集的 火力挑戰和日益上升的無人機威脅, 2026財年美國陸軍 除計劃增加傳統的“愛國者 ” 導彈庫存外,還將重點研發和列裝遠程精確火力系統以及反無人機技術。
核裝備。
2026財年美國的核力量現代化預算高達600億美元,較2025年大幅增加22%。
具體來說,美國將重點支持哥倫比亞級核潛艇、B-21轟炸機等“三位一體”換代項目,試圖在2040年前構建對中俄的“絕對核優勢”。
導彈防御系統。
這次法案還納入了特朗普提出的“金穹”天基導彈防御系統發展規劃,給予了總計約250億美元的撥款。
與以往的導彈防御系統不同,“金穹”將導彈防御范圍從陸基、?;鶖U展至天基,試圖打造一個全球性、全天候、全方位的導彈防御體系。
此外,陸基反導系統的“愛國者”PAC-3攔截彈的計劃采購數量也大幅增加,從3376枚躍升至13773枚,相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倍之多。
服務大國戰略對抗。
此次眾議院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以“大國對抗”作為戰略競爭核心導向, 明確將“遏制中國在西太平洋擴張”和“應對俄羅斯核威脅”列為首要目標,并據此優化資源配置。
加大印太地區預算投入。
相較于2025年法案的“多區域平衡”, 2026財年 《國防授權法案》將更多的預算投入到印太地區。
法案明確將60%的裝備預算用于印太地區,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出印太的戰略優先級進一步提升。
根據法案, 印太 地區 的預算將重點投放到 高超音速武器、太空攻防系統、核威懾力量等方面。
美國計劃投入110億美元強化關島反導能力,部署陸基“宙斯盾”和“薩德”系統,強化“第二島鏈”火力部署,將 印太 地區 打造成為遏制戰略對手的“前沿堡壘”。
美制“薩德”系統發射攔截彈。
此外,法案還瞄準美軍 武器彈藥生產的短板 ,將 提升美軍 武器供應能力作為建設重點。2026年的 武器彈藥預算從2025年的1670億美元增至2050億美元,主要用于 擴建 武器 彈藥生產線,彌補彈藥供給短板。
同時,美軍還將加倍 采購“戰斧”巡航導彈、遠程反艦導彈等武器,為未來可能發生的長期消耗戰作準備。
加強與盟友軍事協作。
法案將推動美日韓三邊軍事協作制度化,支持日本加入“奧庫斯”第二支柱(高超音速與電子戰合作),意圖強化印太 地區 多邊軍事聯盟。
法案還禁止削減駐韓美軍人數,拒絕韓國總統李在明收回指揮權的提議, 明確 戰時作戰指揮權仍由美軍掌握。
美國還再度打起了“臺灣牌”,在提交參議院審議的版本中,專門授權10億美元 對臺 軍援,并“強烈建議”支持臺灣參與環太軍演(RIMPAC),以幫助其獲取“不對稱防御能力”。
強化軍事供應鏈審查。
除了在軍事力量部署劍指中國外,法案還強調打造“去中國化”的軍事供應鏈,逐步增加美國自身軍工產業能力。
針對2025年暴露的美國武器供應鏈危機,2026財年法案計劃建立供應鏈中斷預警機制,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
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發布報告分析美國國防供應鏈弱點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還在醞釀對《外國所有權承包商評估 法案 》進行修改,要求美國防承包商披露與中國實體的關聯,建立強制性審查與合同終止機制。
總之,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不僅延續了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威懾中國”等理念,更在資源配置上體現了成本效益優先和實戰化導向的雙重邏輯。
“選擇性強化”軍事戰略。
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進一步印證了特朗普政府推動的軍事戰略調整方向。
面對超過37萬億并不斷膨脹的巨額美債,特朗普政府意圖通過推行“成本和效益優先”的軍事改革措施、積極構建廣泛的技術聯盟網絡、將經濟安全與國防政策緊密綁定等一系列策略,在有效控制預算增長的前提下,強化美國的全球軍事霸權。
其核心邏輯在于將有限的資源高度集中于具有高威懾力的關鍵領域,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盟友的力量,讓盟友分擔常規防務的成本負擔。
對盟友施壓的前景同樣不容樂觀。
近期,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對日韓等盟友大幅加征關稅 ,脅迫這些國家在經貿問題上“割肉放血”, 激化了美國和盟友之間的既有矛盾。
在此背景下,盟友能否配合美國軍事戰略布局、大幅增加軍費開支 ,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在美國與日俱增的財政壓力和日益嚴重的軍事腐敗之下,巨額軍費到底能有多少落到實處仍是一個未知數。
目前,這部法案已經 提交給參議院審議,少不了還會有一系列的細節調整。最終落地版本有何變化,又能產生多少實際效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